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段极美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就浅显易懂了: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复苏季节。
就是五脏比健康还要再上一个层次,强健了之后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五脏强健了之后,生命力就特别旺盛,这时候能“尽终其天年”,也就是活到人类本应该活到的年龄,按照哺乳动物它的寿命,是它生长发育成熟年龄的四到五倍这样一个换算关系,人类的正常的寿命应该是100岁到120岁,如果五脏虚弱就可能活不到这个岁数,如果五脏强健,就能活到100岁,甚至是120岁。
魏晋诗人阮籍写:“独有延年术,可以慰我心。”从古至今,人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远灾离病,长寿延年。但高寿不是天定,也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养生有道。“医家之宗”《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其实世上最高级的的养生,就6个字!01顺时《黄帝内经·灵枢》有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黄帝内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饮食有节,一是要按时吃饭,拒绝暴饮暴食,早上中午适合多吃,晚上少吃,因为晚上要休息,运动少,吃的多了消化不了会导致肥胖和身体负担。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秋季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机体进入到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秋乏,其实是对夏季造成人体超常消耗后,生理功能恢复时的一种“补偿”。秋乏是一个暂时现象,通过调整饮食、休息、体育锻炼等,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消失。
四时养生,可以说是《黄帝内经》的保健核心,书里说“四时阴阳,万物根本”“智者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就是四季阴阳变化,是万物生存的根本,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要顺应着来,采用适合的养生方法,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