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吃八大碗去!”在农村咱吃酒席都称吃“八大碗”,当然,在咱贵州的农村,之前白喜是没有做所谓的“八大碗”的。为啥呢?穷呗!你像在六七十年代,农村白喜早中晚餐都是“一锅煮”,就是一个锅里放入各种菜煮在一起。当然咯!遇到有钱富裕的人家呢?
在“治风”工作中,息烽县以目标为导向、责任为担当,让广大党员干部沉下去、住下来、盯着干、做示范,用好现状图、作战图和明白卡,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措施,强化引导宣传,用活制度,在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同时,不断促进社会文明新风的形成。
把儿媳妇娶进门已经一个多月,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落花屯社区村民聂贵辉的心里还是暖洋洋的。 这份温暖,来自于乡里乡亲们明里或私下的称赞:老聂家这场婚礼办得简约而不失礼节;这份温暖,更源于亲朋好友的热情捧场:一共开了50桌酒席,每桌10个菜,荤素搭配,一点不浪费。
8月5日,贵阳市“绿丝带”文明共建巡访团走进花溪区高坡乡石门村,通过实地走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石门村红白喜事定点场所等,深入了解石门村农村“五治”工作成效,并开展“治风”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石门村是贵阳贵安“治风”示范村,村域面积2.74平方公里,全村4个村民组,193户,1012人。
(视频制作:尚宇杰 王丹灵 卢世容 ) “以前村里办理婚丧酒席,喜欢大操大办,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后,大操大办的现象没有了,亲朋好友吃席的负担也减轻了。”今年1月以来,梁龙福已经参加了不下三场婚宴,与之前一场婚丧酒席动辄随礼几百上千元相比,现在100元的人情随礼让他倍感轻松。
以前随礼 50 快就行,现在不行啦,没 200 快连板凳都坐不上。全国人大代表舒明勇给老人祝寿,带了 1000 快去,结果发现老人的六个子女各收一份礼金,没办法只好又加 200 块,1200 块分成 6 份。
近年来,遵义市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聚焦过去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重点难点,突出“关键少数”,着眼长效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作用,使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黔北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