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被贵州电视台、《贵州都市报》、《沂蒙晚报》、山东《大众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央视网、新华网等各大新闻媒体先后报道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使的刘秀祥一度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我国最早将孝道文化纳入人才选拔标准是在汉武帝元光元年,也就是汉武帝继位的第18年。
14年前,一则《贵州孝子千里背母临沂求学》的新闻轰动全国,主人公刘秀祥感动千万人。后来,每隔一段时间,网上就会有人问起:那个当年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孩子怎么样了?毕业后,走出大山的刘秀祥又回到大山,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2008年9月开学第一天,临沂师范学院的校园里迎来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新生。与其他衣着得体、朝气蓬勃的学生不同,这位新生瘦骨嶙峋、满脸疲惫,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显示出他长期缺乏睡眠。他左肩抗着一个大号的编织袋子,右手搀着一个眼神木讷、行动迟缓的老人,走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我很开心我没有成为这个社会的包袱。”这是刘秀祥在一次演讲中的表达。人穷志不穷用来形容刘秀祥一点都不为过,从四处带着母亲流浪再到靠着坚强的意志考入大学,刘秀祥的人生写满了励志。那么,十四年前那个背着母亲上学的孩子,现在又在做着什么?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了呢?
文|可口枫达编辑|可口枫达“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时,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这是2002年5月19日时,仅仅14岁的刘秀祥在日记中写给自己的话,当时的他还不明白,自己会为这句话做出多少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按姓氏笔画排序)109 王 琦王琦,男,汉族,1969年4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长春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西安桥外休养所军休干部。王琦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盲文并完成中医针灸和按摩学习,成为一名军医。30多年来,他热情为部队官兵服务,为驻地群众开展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