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朋友在练习蛙泳时会不自觉地抬高头吸气,或是低下脖子钻水。这样会使身体的流线型受到影响。游泳时,头部偏离会导致髋部移动(因为我们为保持身体的平衡,会不由自主地调整身体)这种移动很可能造成身体扭曲,进而使身体的流线型受到影响,当然也会降低游进的速度。
至于划水动作,个人觉得只是为了辅助抬头换气,虽然可以产生向前的动力,但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我们可以不在乎划水带来的动力,不为比赛的话,慢一点影响不大,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让自己游起来,让自己游远游轻松,如果你的目标是走游泳路线,是为国争光,请别往下看了,联系当地体育局培养你,为奥运金牌努力。
反蛙泳实用性比较强,水中拖带施救、水中负重训练,都常用反蛙泳,我们游泳游累后,也可以用反蛙泳放松。先蹲低降低重心,后脑勺接近水面在轻轻后仰,缓慢伸髋,挺肚子的感觉,一般身体可以仰卧在水面,这个过程动作需要慢,并且不能跳,否则头部会沉下再浮起。
在这篇游得更快的蛙泳指南中,我们要谈论的东西包括:1. 使用窄而有力的打腿与其它泳姿不同,蛙泳的大部分推进力来自腿部动作。地球上最快的蛙泳运动员亚当-皮蒂认为,打腿占他在水中产生推进力的70%。他专注于保持他的打腿宽度,以尽可能地减少阻力。
很多业余游泳爱好者,日常蛙泳可以不间断游1000到200米,速度不快不慢,游上几年后,就开始进入倦怠期,提速提不起来,或者偶尔快游几趟,尝试一下波蛙,游完就会腰疼。然后就开始质疑自己的蛙泳是不是有问题,不知道如何再进一步提高,比较崩溃。
我们在初学时,更关注的是怎样游起来,动作是否标准还没有顾得上去逐磨,所以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作为蛙泳关键动作划抱水就容易形成个体化动作,从形式上看大致都一样,但从细节上技术上研究,划抱水的半径和走水轨迹就大相径庭,各有各的样子,例如:划抱手半径大、入水深;
原创:王力德已获作者授权 人人都知道游泳是全身性运动,是最好的运动,但很多人都认为学游泳非常难,危险而痛苦,起码呛水、喝水是难免的,弄不好淹个半死长期做恶梦,以致好几年都学不会。其实据我经验,这都是因学习方法不当,或没有合适的教练。
游泳提速无非就两点:减阻与增推,利用水阻增加推进力以及减少水阻避免前进中的阻力。第二个错误出手不夹肘,在抱水后我们就有内划夹肘动作,在移臂的过程中,双肘也要随着手臂前伸逐渐靠拢而不是一直保持初始宽度支棱着,这样的错误动作你的小臂外侧也会在前伸时产生阻力面,影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