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开始习武,曾习童子功、通臂拳、朱砂掌。1953年北京成立了首都武术研究社,陈、胡两位老师任正副社长,冯志强一边在在北京电机厂工作,一边协助两位老师教学,凡是有人前来“以武会友”的,多数由冯志强出手应对。
冯志强先生拳照懒扎衣是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中十分重要的一式,历代前辈都很重视,以下就其练用法作简要说明。动作分解:1. 随着重心微微上升,身体略向右转,两臂顺缠,左掌托右拳向右上方抬起;眼看两手。2. 两腿屈膝下蹲,随身左转。左掌托右拳沿顺时针的右弧线向左下方下落;眼看左前下方。
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一大武术拳种,其流派可谓是非常之多(具体主要包括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武当和赵堡等)。而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这位冯志强先生,他便是师承于“陈式太极拳”一脉的武学大家。冯志强那么关于冯志强先生的实战功夫到底如何?
太极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今天(5月27日),首届长三角混元太极拳邀请赛暨苏州市第十八届“瑞星杯”混元太极拳交流大会在苏州市吴江区体育馆举行。来自上海、南京、盐城等长三角地区和苏州各市、区的共40支代表队、近5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和展演。
胡耀贞对还原传统太极拳的炼法,起了决定性作用。胡公精心意六合拳,但以医术著名,内丹造诣,登峰造极,著述易懂。他与太极拳名家陈发科、意拳创始人王芗斋等武术名家,亦师亦友。自陈王廷创立太极拳,陈家代代出英豪,直至九代掌门陈发科。遗憾的是,太极拳基本为口口相传。
晨雨过生活,无论是为了“牛奶面包”的当下,还是“诗和远方”的未来,都必须把身体锻炼好。我很喜欢一种坚持了10余年的运动——打太极拳和太极剑。太极拳剑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武术。
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对民间传统武学文献的挖掘抢救,整理研究,保护成果汇报一直是我们不变的任务。今将部分挖掘成果汇报简单如下,勿忘这些离不开几百位《传统武学珍稀文献汇编》筹委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以及胥荣东、仇富军、崔巍、徐杰、姜海伟、李满利、张松仁等老师的慷慨捐赠:孤本状态、首次公开。
以前,太极拳套路的形成时间不长,变化很快。当代,太极拳传人中,冯志强不仅传承了武艺,更进一步发展,创编出了“混元太极拳”。拳术发展,不会止于所谓的“正宗”二字。那么,在当代的太极拳传人中,冯志强可称为“最成就的太极拳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