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做梦,人们对梦的理解,至今还比较模糊。《红楼梦》中就描述了大量的梦境,有人曾统计《红楼梦》中描述了三十二场梦,特别是第五回贾宝玉的梦游太虚幻境,更是全书的核心所在。作者借梦来开篇,足以证明梦在古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丨老杜杂谈编辑丨老杜杂谈前言:每个人都有过做梦的经历,有些梦境会让人印象深刻,觉得其中一定有什么含义,而有些梦境则很快就被忘记了。在很多人的认知之中,梦境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一种寄托或者暗示,可以通过梦境的内容来揣摩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01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境就是潜在意识欲望的满足。当人清醒的时候,还能控制自己的潜意识,可要是人处在睡眠中时,这个人就很难控制自身的潜意识了。在这个时候,潜在意识中的欲望就会浮现在人的意识表层中,从而展现出各种类型的“自己”。随后,梦境便形成了。
《周公解梦》是靠人的梦来卜吉凶的一本于民间流传的解梦书籍,书中的周公就是周公旦,孔子梦的“吾不复梦见周公矣”在儒家经常会出现。 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