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神枪手,在上甘岭,用206发子弹干掉了203个敌人。敌人发出绝望的哀叹:“狙击兵岭,可怕的地方!”他是“狙击之王”,3个月26天时间里,用不带瞄准镜的普通步枪打出436颗子弹,消灭214个敌人,自己毫发无伤。他是神炮手,用一门82毫米口径迫击炮狙杀了420余个敌人。
但就是这么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人民英雄,晚年却有个令人感到奇怪不解的怪癖,那就是回乡后再也不吃罐头。要知道当年新中国可是刚建立起来,各行各业都百废待兴,那个时期可谓是生产力水平低下,连罐头这种平时常见的食品放到当年那也是个稀罕物!
志愿军邹习祥驻守的537.7高地北山,被他用冷枪打出个地名——被打破胆的美国兵称之为“狙击兵岭”。战绩辉煌,他却在战后选择回乡务农,且一家人都拒绝吃罐头,这是为何?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下这位曾经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战场上眼神锐利的邹习祥011922年,邹习祥生于贵州遵义。
军史专家张嵩山表示,用冷枪在异国的土地上,打出一个地名来,这在我们解放军的战争史上,仅此一例。春节档热映电影《狙击手》导演张艺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狙击手,以他们的英雄故事为灵感创作编写成了这部《狙击手》。
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1952年5月份的时候,一线的志愿军部队以坑道工事为依托,开展了一场冷枪冷炮杀敌运动。这场运动起始于40军一个名叫徐世祯的副连长,这天他正在黄鸡山前沿阵地观察敌情,看到的一幕的把他给气坏了,英军在阵地前开起了派对,又唱又跳。
第一次看到您的优秀事迹,是在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中,您几乎弹无虚发,令敌人闻风丧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那时的您已经30岁,可仍然没有挡住您报名的脚步,您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抗美援朝,您在志愿军15军第45师第135团1营1连赴朝鲜作战,为了保卫美军跨过鸭绿江,你们不惜忍饥挨饿、不顾地势险要、更不怕敌军的居高临下,面对离你们只有百米左右的距离,你们1连守卫的537.7高地,是至关重要,但你们却一直严防死守,不让敌人踏进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