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报道,让我们把目光投回到1977年。就在那一年,中断了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一决策不仅仅是改变了一代青年人的命运,更是整个国家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先声,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转折点。
恢复高考是在“两个凡是”还没有打破的情况下进行的,意义远远超出教育本身,它彻底结束了“读书无用论”的荒唐年代,让广大中国青年看到了希望和未来,是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导,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 “恢复高考,如一声惊雷,点燃了我们那一代年轻人实现梦想的激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中,一张泛黄的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准考证,将时间定格在1977年。准考证照片上的女孩叫刘学红,梳着两个麻花辫,眼里藏着笑意。那时的她,正在北京密云高岭公社四大队林业队插队。
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电影《高考1977》大喇叭广播:凡是符合招生条件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可自愿报名。
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决定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恢复中断11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数以百万计的青年从农村、工厂、牧区、营房等地出发,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夫妻携手同进一个考场。
75年,是一个时间的跨度,更是一段奋进的历程。俯仰75年,作为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与党同心、与大众同频、与时代同行,记录着齐鲁大地上演绎的精彩故事、创造的发展传奇,书写着山东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动人画卷,见证着经济文化大省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巨大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