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韩利明 上海报道2015年,被业内公认为是我国医药产业从“仿制”走向“创新”的分水岭。受益于密集出台的医药政策和改革措施,短短十年间,中国创新药研发突飞猛进,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取得了让全球制药行业侧目的成绩。
在融资端尚未走出寒冬之际,国内的biotech公司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开拓新的融资渠道。2024年,海外BD(业务拓展,Business Development)的方式成为主流,一种以单个管线成立新公司的new-co模式也成为热门。
每经记者:许立波 金喆 每经编辑:董兴生日前,复星国际(0656.HK,股价4.26港元,市值348.34亿港元)发布了2023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1982亿元,同比增长8.6%;产业运营利润49亿元,较2022年同口径同比增长2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10月25日,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组织)睿智医药发布2023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46亿元、-4120.38万元、-4865.21万元,分别同比下降18.02%、104.03%、276.
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12月7日,2024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举行期间,以“药聚英才智启未来”为主题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论坛举行。论坛现场,《2024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每经记者:许立波 每经编辑:陈俊杰“3D打印技术在药物制造领域的应用,正以革命性的方式重塑制药行业。”在日前举办的2024沙利文新投资大会上,三迭纪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成森平如是指出。实际上,制药领域颠覆性技术的诞生与迭代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