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流传着许多饱含生活智慧与人生哲理的老话,其中“四十望财,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材”这句俗语,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态和期望。“四十望财”四十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古代,男子20岁被称为弱冠之年,寓意着男子已经成年,但身体还没有变强壮,所以称为“弱”。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同的年龄对应着不同的生活状态,自然也会有不同的人生感悟。
我们都知道,俗语通常是告诫后人为人处事的经验之谈,虽然是不同阶段的人生准则,但大部分的俗语是告诫孩童和年轻人,关于告诫“花甲老人”如何为人处事的俗语,从古至今屈指可数,毕竟老人人生经历丰富,也已经有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因此需要告诫的也不多。
老祖宗忠告:五十望人三不争,六十望棺三不有,你知道都是什么吗?这个“望”指期望、盼望,年过半载,家庭圆满,人生的重心从事业转移到了家庭,人过五十,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儿女幸福,但其实,想要儿女过得好,一定要学会放手,以下三点不要争:一、不争面子。
有时候是真的羡慕农村的生活,简单淳朴,每次回到老家,都会坐在村头和村里的大爷们聊上几句,他们会时不时的提醒我一个人在大城市一定要小心,照顾好自己。这次回去一位大爷告诉了我这样一句话:“四十望财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亲”,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通常,一个人在二十到四十岁,都处于努力奋斗的阶段,过了五十岁以后,就开始考虑人生下半场,正所谓“五十望人,六十望福”,年过半百之后,盼望的就是后继有人,可以安享晚年,这就是中国人一辈子所追求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