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是在1992年提出了中国要跳过传统燃油车,直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建议。他之所以有先知先觉,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环境问题:钱学森在1987年访问英国和德国时,目睹了发达国家汽车密集带来的环境问题,他预见到中国未来汽车普及后可能面临的同样问题。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1月3日文章,原题:推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三个因素在电动汽车市场,中国领先于德日等传统汽车强国。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全球道路上行驶的电动汽车一半以上都在中国。中国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参考消息网5月10日报道美国外交学者网站5月2日刊发题为《特斯拉中国突破的地缘政治学》的文章,作者是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所副教授张越。全文摘编如下: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离开北京之际,外界注意力迅速转向另一个人——埃隆·马斯克——的高调抵达。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4月14日,在哈佛大学第二十七届哈佛中国论坛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及CEO李斌应邀发表演讲。他强调,中国市场自蔚来成立之初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但这种竞争并没有阻碍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反而促使其快速壮大。
从1992年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经30年,由零到一,从小到大,从弱变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有工程技术人员发明创造和科研攻关,有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持续不断地优化市场环境,更有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社会责任担当。
来源:参考消息网参考消息网5月8日报道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7日报道,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正在制造更大、更先进、更具竞争力的新一代电动汽车,随着它们在全球加大出口,有可能进一步领先于全球竞争对手。在中国运营的数十家车企计划今年推出几十款新型纯电动车型。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大事记。1992年:钱学森院士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立项;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1年的数据统计,中国汽车的销量已连续12年蝉联全球第一位,当然这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不无关系。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汽车综合报道】5月21日,中国一汽与蔚来在吉林·安徽合作发展交流座谈会上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充换电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的产业效益与社会价值。
文章作者回顾电动汽车诸多优点之后认为,促成中国主导地位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控制产品的供应链系统,中国锂加工量全球50%以上,钴金属占到三分之二,石墨占70%,镍占三分之一,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和主要零部件中国都能做到自给自足。
陈清泉,电动汽车及智慧能源专家,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杰出教授,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主席,被誉为“亚洲电动汽车之父”。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电力驱动、智慧能源、“四网四流”融合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