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Hanna Papanek, “Purdah in Pakistan: Seclusion and Modern Occupations for Women”, Separate Worlds, Hanna Papanek and Gail Minault , Columbus, OH: South Asia Books 1982, 190-216.
雅玛进入了学校的足球队,每天和男孩们一较高下,在球场大放异彩,有时候会有人骂她是二椅子,也就是不男不女的假小子,雅玛也不是吃素的,她每次都能把人骂到哑口无言,有不少女孩以为她是男生,向她表明心意,每次都非常乌龙,大大咧咧的雅玛又害怕伤女孩的心,这种情况总是让她手足无措。
阿富汗政府于2024年发布的新规,不仅改变了女性的日常生活,更深刻地影响了她们的基本人权,这一规定要求女性在公共场合不发声,外出时必须穿着罩袍,并需要男性家庭成员的陪伴与监督,这些看似简单的条文,实际上却是对女性自由的全面压制,令人震惊。
《使女的故事》正在阿富汗这片土地变成现实,真正的女人没有任何自由,男人却可以得到任何自由,甚至是成为“女人”的自由。罩袍成为阿富汗女性地位低下的标志,如果失去了男人,这片土地将没有她们的立足之地。完完全全把女性变成男性的附庸,对女性权利的剥夺甚至比“裹小脚”时期更加黑暗。
,一位身着干练套装的女性,步伐坚定地走在下班路上,她的身影,倒映在橱窗里,自信而美丽,与此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位身披蓝色罩袍的阿富汗女性,步履匆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她的身影,隐没在高墙的阴影里,沉默而压抑。
不同于以现实政治、外交政策或国际关系讨论为主、侧重于呈现事实或梳理历史的9·11书单,本书介所选取的著作从人类学、哲学、艺术史、图像学、性别研究、情感研究等视角审视9·11事件与“反恐战争”,在意想不到之处发现恐怖主义与艺术创作、酷儿运动、克隆技术的关联,挖掘看似自发的日常情感之下的政治与经济,坚守知识分子提出异议的责任,找寻与他人和平共处的方法。
上世纪70年代的阿富汗女性上个世纪70年代阿富汗女性穿着时髦,走在街头,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灿烂笑容。她们和全世界大多数女性一样自由奔放,甚至还经常举办时装表演,吸引了全世界的时尚爱好者。她们在各个领域中发光发热,女警察、女兽医、女跳伞员比比皆是,拥有着无限可能。
它不仅仅是一件遮掩女性身体的服饰,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政治和宗教意义。罩袍见证了阿富汗社会变革中女性命运的起伏,随着塔利班政权的更迭以及女性抗争的崛起,它逐渐成为女性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情感重量。
8月15日早上,正要去喀布尔大学上课的阿富汗女孩哈桑,看见一群女生从宿舍里跑了出来,“我问她们发生了什么?其中一个同学告诉我,警察正在宿舍疏散学生,因为塔利班已经抵达首都喀布尔,他们会殴打没穿罩袍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