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9日讯(通讯员 赵诗 蒋鹏 刘紫叶)近日,衡山县一废弃渡槽发生垮塌,因早排查、早处置,未造成人员伤亡,被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公布为成功避险案例。2月8日,在衡山县萱洲镇里石村渡槽垮塌现场,原本横跨马路的渡槽已经被清理,堆放在一旁空地上。
8月3日,宜昌市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鲁班奖”誓师大会在宋家嘴渡槽重建现场举行。这是宜昌水利史上发出的第一个“鲁班奖”动员令。据了解,宜昌市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聚焦“安全提升、智慧管控、环境治理、水旅融合”四大主题,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总投资2.
投资5000多万元的白莲河水库西干渠沈家河渡槽拆除重建项目进展迅速。截至12月6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预计明年春季可以达到通水条件。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高西干渠供水能力,保障浠水县、罗田县31.35万亩田地的灌溉水源。
9月22日15时许,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服役了近60年的随中灌区封江口水库西干渠梨花坛渡槽在爆破声中倒下,渡槽拆除重建工作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梨花坛渡槽位于封江口水库西干渠,槽沿东西向横跨㵐水河,全长210米。
湖南日报· 新湖南客户端9月14讯(通讯员 黄合林)汨罗市三江镇渡槽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南北方向,长600余米,有着30多岁的“高龄”,渡槽横跨洪源河道及河道边公路。当时主要南水北调,用于农田的取水和灌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渡槽逐渐废弃。
3月29日,东风渠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开工,宋家嘴渡槽临时过水通道正式开建。宋家嘴渡槽始建于1970年,全长1996.8米,最大高度32米,是东风渠灌区41座渡槽中最长的渡槽,多年平均供水量5707万立方米,相当于4个西湖的水量,承担着下游夷陵区、枝江和当阳三地近百万人的生活、灌溉及生态补水任务,滋养下游千顷良田。
红网时刻衡阳5月18日讯(通讯员 刘永欢 蒋鹏 文雅婷)5月18日,衡山县多部门联合对当地开云镇九龙泉渡槽进行拆除作业,保障来往车辆和周边居民出行安全。渡槽拆除施工现场。刘永欢/摄上午10点,107国道衡山县开云镇九龙村路段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各分流点都安排了工作人员引导来往车辆。
“轰隆”随着声声巨响,高州市泗水镇仙塘村的两处废置渡槽应声倒下,这两处困扰当地村民多年的安全隐患在12月21日上午被顺利拆除,围观群众不禁竖起大拇指。据悉,仙塘村委会盐铺渡槽和竹山尾渡槽建于1968年,总长210米。
前段时间,英桥镇镇长、人大代表甘宏发在下乡途中发现,位于英桥镇新圩、春佳、新联等村的3条旧天桥渡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部分渡槽横跨公路和民房,比如春佳村渡槽的立柱就在三级公路中间,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对重庆人来说,江北在不同时期拥有不同含义,直辖以前,江北是江北县,中心在现在的两路镇,直辖以后,江北就是江北区,距离重庆解放碑最近的主城区之一,经济相当发达,仅次于母城渝中区,然而,就在这么繁华的都市圈里面,居然还有水利工程遗址。
我和驴友们周末一起去爬山,在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办事处的一个山脚下,看到了上世纪修建的用于农业灌溉的渡槽。因修建省道公路的需要,以及农田果林灌溉方式的改变,当年的渡槽大部分被拆除了,或许是为了纪念当年的峥嵘历程,当地保留了一段渡槽,成为了那段艰苦岁月的印迹。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渡槽带给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时至今日,这些当年承载缺水地区人民梦想的“人造天河”有的年久失修、破败坍塌有的人为破坏成为残垣断壁,有的妨碍交通和城市建设,被迫拆除,渡槽已然成为“历史标本”“人造天河”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最后淡化成时代记忆中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