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大家认同的四个字短语,主要作用是方便表述和记载。古代有成语,现代也应该有成语。鲁迅曾经说过,世界上一开始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同理,世界上一开始是没有成语的,用的人多了就成了成语。
【典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
今日成语红杏出墙“红杏出墙”原指红色的杏花穿出墙外,用来形容春色正浓,意趣盎然的样子。成语出自南宋浦城诗人叶绍翁名篇《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讲的是,诗人叶绍翁路过一座幽僻冷清的花园,恰巧花园主人不在,正准备扫兴而归,一抬头看到一枝红杏穿墙而出,绚烂无比。
杳如黄鹤 ↣ 鹤亦败道 ↣ 道道地地 ↣ 地久天长 ↣ 长娇美人 ↣ 人面狗心 ↣ 心上心下 ↣ 下笔千言 ↣ 言能践行 ↣ 行所无事 ↣ 事出不意 ↣ 意兴索然 ↣ 然荻读书 ↣ 书符咒水 ↣ 水光接天 ↣ 天王老子 ↣ 子曰诗云 ↣ 云车风马 ↣ 马耳春风 ↣ 风趣横生 ↣ 生花妙语 ↣ 语近指远 ↣ 远年近日 ↣ 日薄西山 ↣ 山光水色 ↣ 色艺两绝 ↣ 绝仁弃义 ↣ 义山恩海 ↣ 海中捞月 ↣ 月盈则食 ↣ 食不充口 ↣ 口口声声 ↣ 声驰千里 ↣ 里通外国 ↣ 国难当头 ↣ 头面人物 ↣ 物是人非 ↣ 非昔是今 ↣ 今生今世 ↣ 世道人情 ↣ 情同手足 ↣ 足不出门 ↣ 门户之见 ↣ 见风是雨 ↣ 雨散风流 ↣ 流里流气 ↣ 气生气死 ↣ 死也瞑目 ↣ 目眩心花 ↣ 花光柳影 ↣ 影形不离 ↣ 离世绝俗 ↣ 俗下文字 ↣ 字字珠玉 ↣ 玉汝于成 ↣ 成名成家 ↣ 家累千金 ↣ 金口木舌 ↣ 舌锋如火 ↣ 火上弄雪 ↣ 雪中高士↣。
(二,来自民间口头流传)在该文结尾添加了山西著名北路梆子戏曲演员詹丽华王宝钏选段,供戏曲爱好者欣赏有许多的成语,不是某个人先写先说,而是群众的集体创造,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大家根据成语的特点、组成的方式,同时用一个简短的词组来表达某个较为复杂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