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爬或多爬的宝宝,动作举止比较灵敏,协调能力好,求知欲强。在宝宝几个大动作学习过程中,“学爬”或许是给家长带来欢乐和苦恼,最多的阶段了。想象中宝宝学爬需要双手双脚着地,可宝宝的表现总是出乎家长意料,学会许多奇奇怪怪的姿势,就是不会“四肢着地”。
宝宝的爬行姿势那可是千奇百怪,一些姿势奇怪而有趣,妈妈不禁担心,这种姿势正常吗?最常见的有以下5种爬行动作:一、蠕动爬这是最初宝宝学爬的姿式,宝宝腹部始终贴地,以腹部为支点蠕动,四肢则不规则地划动。宝宝可能只是原地打转,如果移动,也是象虫子一样,向前蠕动,行进缓慢,感觉有些吃力。
俗话说:“一爬二坐三抬头”,在宝宝8-10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爬行”这个技能。当然,也有的宝宝直接跳过了爬行这个过程,直接就开始学习走路,不过越来越来数据证明:不爬就走的孩子在将来的身体发育上可能会和先爬后走的孩子有所差异,所以现在很多家长也可以对孩子的爬行十分重视。
在老一辈人观念中,孩子“不爬就走”,是种聪明的象征。记得有次去同事家做客,宝宝正在爬行垫上快乐地玩耍,姥姥看到以后,却一个箭步冲上前,把宝宝抱了起来,对同事说道“以后别让孩子在地上爬来爬去的了,万一磕着碰着咋办?垫子上还脏”!
爬行是0~1岁对大脑小脑等发育最好的大运动。“爬”对全身肌肉群发展 大脑小脑前庭觉等发育至关重要,有利于提高大脑的效能和大脑双侧的分化。“爬”有利于儿童语言发育、专注力、注意力、认知能力等全方面发育。总之,一岁以前一定要多爬、大量地爬、有目的地爬、障碍爬。晚点走,不要以早走为荣。
爸妈们,你们是否真的了解爬行的重要性?小时候若不好好练习爬行,长大以后你的宝宝可能会这样:如果不想宝宝以后这样,请先看看宝宝应该如何爬行?看了视频后,陈慧卓老师有话要说:没有经历过爬行期的宝宝,并不仅仅是行动笨拙,影响今后注意力的集中。
如优优妈妈说的那样,优优虽然说爬行技术不咋地,但是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学得还是比较快的,周岁的时候就能够走路了,比同龄的孩子走的都更加稳当,而优优的妈妈也见人就炫耀,说自己的宝宝不会爬就会走,以后肯定是大长腿高个子。
问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咱们有孩子发育的顺口溜,说是7翻8爬9叫爸,认为到8月龄就应该会爬了。生长就是身高、体重、头围在正常范围呢,发育是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认知这些方面的内容,具体可以看文章:想知道孩子是否有生长、发育落后问题,看这份资料就够了!
对于现在的宝宝而言,晚翻身、晚爬行、晚行走是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爬行对于宝宝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宝宝前三岁来说,爬行最能够训练宝宝四肢的协调以及前庭觉的发展,而四肢协调和前庭觉发展是会影响宝宝终身的,今天我们就来听老师讲讲很多宝宝为什么会出现晚爬行的原因、类型以及应对措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