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Joseph Needham,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和科学史的研究,中国人对他的了解主要是他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是近现代以来第一部以系统翔实的资料全面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宏篇巨著,被认为是20世纪完成的重大学术成果之一,凸显了中国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以巨著型塑重典精神——这样的事业需要宏富的材料,深厚而坦荡的见识,对真理的执著和长久的耐心,厚达八百多页的《李约瑟镜头下的战时中国科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24年3月版)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它不是为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做史料汇编和人物评传,而是相对独立地阐发出何为传统的中国科
这一问题的更简单也更清晰的表述,又见于李约瑟在1964年发表的《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他说:1938年左右,当我有了一个想法,想写一部系统的、客观的、可信的关于中国文化区域内的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史的论文的时候,我认为一个问题是关键: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发生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发展起来?
王铃李约瑟(Joseph Heedham,1900-1995)是誉满全球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又译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主编。
【环球视野】作者:王明钦、史周宾(分别系河南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和研究员)日前,北京大学组织的一场科技史前沿讲座吸引了众多观众。讲座在线上进行,主讲人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图书馆馆长约翰·莫非,题目为《李约瑟、李大斐与中国:新的线上资源》。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你可能听过,但绝对想不到这么有趣的历史故事。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对吧?这似乎是每个人都能脱口而出的知识点。但是,问题来了:我们是不是对这四大发明的理解有些片面?如果我告诉你,其实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远不止这些,你会不会感到意外呢?
辽宁博物馆入选的三件中,“铜鎏金木芯马镫”与《唐摹王方庆万岁通天帖》、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赫然同列,甚至相比瓷器、字帖、画卷等各“镇馆之宝”,能比肩而立火药发明,而对世界产生强烈影响的,唯有中国发明的马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