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编写的《全唐诗》中,有一首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是作为无考之列的诗人作品,即诗人无任何可考资料。后来出版的各种诗选中,凡选此诗时都是当做唐诗选入。这位诗人和这首诗长期反应平平,默默无闻,它的被引起重视,始于中国古代文史专家、学界泰斗程千帆教授的一篇文章。
古代的出版业不怎么发达,毕竟纸张很贵,生产一张纸的成本很高,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够用得起好点的纸,这也使得很多普通的人家,没有多少的藏书,何况大部分的书,流传下来的方法,更多的是以一种比较原始的方式,通过手抄的形式;
#精品长文创作季#在浩如烟海的诗歌长河中,有没有哪位诗人是以孤篇传世的,也就是说一生只作一首诗,或只流传下来一首?对于这一问题,很多人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那首诗,对,说的就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确实属于诗人高光时刻。
古诗词也可以很有趣喜欢画画的人,觉得全世界都是色彩;喜欢音乐的人,觉得天地间都是音符;喜欢读书的人,觉得云和月都有故事。喜欢古诗词的人,会觉得一首好诗里,既有画又有音,还有一段段古老的往事。比如读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