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今年两会期间,澎湃新闻就备受社会关注的教师法修订、教育类自媒体监管、中小学招生中“掐尖”乱象监管、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等话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
春日的假期里,一位老师带领孩子们去往池塘边、森林里、田野间,他们在草地上围坐成一圈,在自然的怀抱里吟诗、游戏……这些场景,正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作品《帕夫雷什中学》中记录下来的真实经历,也是令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政治教师方庆最受触动的片段。
随着暑假来临,研学作为一种寓教于乐、融学于游的教育形式,热度越来越高。研学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哪些促进作用?家长应该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研学产品?研学怎样与科学教育更好地结合?本报今日推出特别策划,聚焦暑期研学,探讨新形势下研学的新路径、新思维与新方法。
曾经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刷爆了整个网络,文章中讲述了来自农村底层出身的人令人唏嘘的坎坷奋斗历程,道尽了寒门学子的辛酸,即使贫困生历经万难,寒窗苦读十几年进入名校之后,却仍然在各个方面落后于其他城里的同龄人。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校外培训机构进入“强监管”时代,孩子们得以从繁重的校外负担中解脱,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个人兴趣,家长们的心情也变得平静许多。然而新的问题随之凸显——“双减”之后,该如果拥抱素质教育,把综合素养提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