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张编辑|小张战争,导致受伤害的不只是受害者,而是一把双刃剑。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名叫黄桂香的老人,在她八岁那年她的母亲只告诉她,她是一个日本人的孩子。而她自己到底姓什么,叫什么,在哪里出生的?她把这些问题埋藏在心底七十多年。
故事的开头是悲伤……1936年,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的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称为“日本开拓团”。许多日本穷人被历史的车轮裹挟着来到中国,成为日本人“闯关东”的一分子。
是什么让我们留在了中国■整理 本报记者 徐蓓在由TELL公众演讲会、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联合主办的TELL+JAPAN第三季演讲活动中,来自日本的小林千夏和野村义树讲述了他们与中国的故事。
2008年的一天,河南信阳县一个农户家的娶亲仪式,引来了村民的阵阵围观,大伙一边往院子里张望,一边互相耳语:“听说,这个日本媳妇还是个市长千金呢。”“快看,新娘子出来了,还挺漂亮的,胡文兵这小子有福气呀。”人群中,几个年轻人一边看新娘,一边打趣着这个叫胡文兵的小伙子。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纯淳朴的中国人收留了大量的日本农垦团的子女,其中一位农垦女性在四十年代末嫁了一位中国男人,并在五十年代生下了中日混血男婴,随父亲的中国姓,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都在黑龙江渡过并健康成长,于七十年代随其母亲移居日本名古屋生活和学习。
1945年当日本即将战败时中岛的生父被强征入伍,送去西伯利亚与苏军交战,成了炮灰,至此下落不明,8月15日,日本投降,关东军却向开拓团民封锁消息,仓皇撤退并炸毁公路桥梁,使这些日本平民沦入了“弃民”的惨境,仅长岭八丈开拓团,在1945年冬天就有125人冻饿而死。
来源:环球时报 日本“记录中国”网站12月29日文章,原题:一次极大改变我价值观的西安之旅我现在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名大三学生,来北京已经半年了。我爱好旅行,因为能看到一些在日本看不到的东西,这让我很兴奋。到目前为止,除了北京,我还去过西安、洛阳、青岛、天津和上海。
日本美女彩子是一个非常喜欢中国的日本女人,她在高中时就曾到过中国,后又在中国留学。不过,她终究是日本人,在嫁给了前夫后,她被要求辞掉工作,在家里做家庭主妇,每天跪着迎接丈夫回家,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前夫的拳打脚踢。
在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东北长达14年之久,与此同时,日本人还将国内近200万人口移民到中国的东三省。所以说,中国就属东北的中日混血儿最多,人数有数十万之多,差不多占全国的95%以上,大概这就是日本11万女人,嫁给中国人之后留下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