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祖苹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贺云摄11月5日,在资阳市安岳县通贤镇帽石村的电商销售中心,当日要售卖的柚子已经处于半打包状态,工作人员正在对村民带来的农副产品进行登记、挑选,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力求为消费者带去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来源:经济日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乡土特产共富园内,工人在分装年糕。胡学军摄(中经视觉)今年以来,随着哈尔滨旅游火爆“出圈”,由当地特产蔓越莓开始,全国掀起一场乡村土特产大摸底。吉林蓝莓、四川鱼子酱、广西砂糖橘、山西大闸蟹……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孕育了大批乡村土特产。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罗燕以培育市场主体、发展产业为重点,不断完善电商助农体系建设,培养了一批超百万粉丝乡土网红,带“火”了古丈农特产品。鸡鸣,犬吠,风景如画,画中人在炒腊肉……这是湖南省古丈县一个农产品直播间的日常景象。
作者:李乾(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胡凌啸(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春节前,随着黑龙江哈尔滨的爆火出圈,全国乡村展开了一场“土特产”大摸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来源:人民日报 编者按: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很多地方的“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如何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如何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如何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
新京报讯 据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农业信息站消息,近日,经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审核选定,宜君苹果入选《品味乡土 中国“土特产”图鉴2024》。此次申报评选,旨在挖掘宜君“土特产”的潜力,扩大宜君优势特色产业的知名度,让宜君的“土特产”更有“钱”景、农民更快增收致富。
阳光讯(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张国玲)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鼓励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近年来,宜君县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努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人民网记者 杨曦编者按:今年年初,随着“给尔滨回礼”的热潮,全国各地网友自发形成家乡特产“大摸底”,特色农产品备受关注。为全面挖掘各地特色消费产业数据及链条,人民网持续推出“家乡特产‘大摸底’”系列报道,关注13个省份30多种特色产业,引发网友对家乡特产的热烈讨论。
来源:人民网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品牌是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重要方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如何让“土特产”变成“香饽饽”点土成金,让一方乡土“香飘四方”,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本报晋城12月20日讯(记者崔振海)近日,记者在陵川县乡土人家土特产专卖店的消费帮扶专馆看到,展柜上摆放着党参、蜂蜜、核桃、连翘茶、牛肉丸、火麻油等农副土特产品,市民正在挑选自己所需的产品。消费帮扶专馆负责人许学普说:“新年马上就到了,购买土特产的人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