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中出现万国牌装备并不奇怪,乌克兰这边获得了大量西方国家的援助,从单兵武器到“海马斯”火箭炮和“豹2”坦克,西方国家都有提供,而俄罗斯这边也用上了源自伊朗的无人机,不过此前的一张照片中,乌克兰士兵却装备了一样源自中国的武器——81式胸挂,这还是十分罕见的。
对此我颇为疑惑: 刚刚任命了德沃尔尼科夫大将作为前线总指挥,而且已经有多达10位俄军高级军官在前线阵亡了,作为目前俄军在军事上的几乎是最高级别的将领——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兼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为什么还是非要亲临第一线指挥?
2014年3月,随着百名“小绿人”突然出现在克里米亚街头,并经过一系列极限操作,当地终于在时隔几十年后回到了俄罗斯的怀抱。外界往往会将此次行动的成果归功于俄罗斯“小绿人”的能力出众,但实际上,克里米亚之所以能兵不血刃的拿下,还与一名俄罗斯狂人的参与分不开。
1992年5月7日,俄罗斯在宣布接收境内外苏军大部分部队和武器装备的基础上开始组建俄联邦武装力量。建军之初,俄军沿袭苏军传统,全军编有战略火箭军、陆军、防空军、空军和海军五大军种及空降兵,编制员额282万人,保留了境内莫斯科、列宁格勒、北高加索、伏尔加沿岸-乌拉尔、西伯利亚、后贝加尔、远东7个军区,建军30多年来,俄所有军事改革方案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一年有余,冲突期间,美西方和俄罗斯的私营军事公司在战场上表现异常活跃,美西方的私营军事公司为乌军提供后勤保障、技战术培训,武器装备维护保养,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则直接参与局部战斗和各类军事行动,有媒体认为美西方和俄罗斯私营军事公司在乌克兰战场也进行了一场较量,这凸显了私营军事产业的兴起和现代局部战争参与主体、表现形式的一些变化,不仅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更对我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及海外利益保护形成有益借鉴。
据白俄罗斯军方最新消息,日前俄军参演的大批坦克已经进入本国境内的军事基地部署完毕,从白俄军方公布的视频中,美国情报机构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细节,即俄军的坦克装甲车都抹去了编号和俄军标志涂装,这令人想起2014年乌克兰冲突爆发时,占领克里米亚半岛的也是没有俄军标志的“小绿人”部队,难道俄军准备重演2014年的闪电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