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俗称“癌中之王”,恶性程度极高,是目前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5年生存率仅为8-10%。不过和其他肿瘤相比,胰腺肿瘤开展微创手术比较晚,这与胰腺手术涉及脏器、重要的血管比较多、手术中需要“重建”比较多有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通讯员 祈沅图/受访者提供“狙击”肿瘤精准至0.1毫米,犹如“在头发丝刻一首诗”。近日,机器人智慧放射治疗系统M6型射波刀在广东祈福医院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广东第三套、番禺首套机器人智慧放射治疗系统。给身患肿瘤却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的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建设优势(一)历史底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成立于1964年,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首任院、所长梁伯强、谢志光教授分别为新中国放射学与病理学奠基人。中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三甲,在华南地区及港澳台的肿瘤防治工作中一直发挥着龙头作用。
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研发AI医院,42位AI医生正在内测AI会取代医生吗?羊城晚报记者 朱嘉乐 张华 陈辉最近,“全国首家AI医院今年上半年将面向公众开放”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在这家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团队打造的AI医院里,首批42名AI医生正在进行内测。
AR技术和3D打印为进行心脏手术的医生提供了高科技的辅助记者周巍摄给你诊断病情、分析结果、手术操刀的分分钟可能是个机器人医生;医疗行业正飞速迎来全新时代记者丰西西生病了,给你诊断病情的是机器人医生;做检查检验。
杨浩贤教授工作照 受访者供图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黄金娟 从去年6月于美国著名的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学成回国到现在,在学科带头人的组织领导下,杨浩贤和胸外科的同仁们一直在为华南地区开展机器人肺癌手术做准备。“机器人手术代表微创外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4月1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团队完成全球首例达芬奇机器人主刀、裸眼3D视觉下的全腔镜“无管化”胸段气管重建手术,在全球战“疫”时期,利用更现代化的手段成功挽救了一名恶性气管肿瘤患者。三周前,43岁的手术外科医生邹先生,出现反复咳嗽,还有咳血现象,气促、气喘的情况
近日,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暨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机器人与微创外科专委会2021年机器人胸外科手术现场观摩交流会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举行,来自广东省内的十多位胸外科医生“零距离”现场观摩了中肿专家如何用手术机器人进行肺癌和纵隔肿瘤根治手术。
10月1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成员”——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式“上岗”。当日在此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该院院长、胃肠外科崔书中教授团队操刀,为一位60岁男性胃角癌患者成功实施了“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