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文言虚词的考查中(单指高考卷中的客观题,下同),“以”最受命题者青睐,国卷及自主命题省市试卷近五年(2004-2008)高考共考查了四十二次,居所考虚词之首(中考也是如此)。“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凭在从;目的修饰结果为连词,译作“认为”是动词。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答案:《聊斋志异》 蒲松龄 留仙 剑臣 柳泉居士 聊斋先生 清 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
国学启蒙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狼》,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篇幅虽然短小,却是《聊斋志异》里的名篇,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除了它的教育意义使然,它的艺术成就也同样有口皆碑,其故事丰满,曲折离奇,两百多字之内悬念不断,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人与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既可以提升人类的智慧和
本文曾发表在《语文世界·2006年高考备战攻略》(2006年1——2期)上,现补充了2020人教版初中新增文言文中的大部分状语后置句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大多放在动词后作补语。
(曾发表在北京《语文世界2006年高考备战攻略》(2006年1一2)上,现有补充修改)句子中省略某些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但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更为多见,而且有些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里也经常被省略。其句式的实质是句子成分不全。
狼作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2.乱:无秩序,不太平,与“治”相对。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3.兴:兴起,建立,与“衰”或“亡”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