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皇帝年幼,安排“顾命八大臣”辅政,两宫太后掌管象征皇权的印玺,代行皇帝职权。而恭亲王奕䜣以摄政王的身份担任领班军机大臣、首席总理衙门大臣以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多个职位,成为当时清政府在军事、行政、外交等多个权力机构的最高执政长官,权势滔天。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慈禧太后权力欲不断膨胀,与奕訢的矛盾逐渐显现。可以说,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慈禧太后为了独揽大权,对奕訢时而拉拢利用,时而打压排挤,而奕訢虽有振兴清朝的抱负,却始终难以摆脱慈禧太后的权力掌控,二人的关系在合作与斗争中不断演变,深刻影响了晚清的政治走向 。
在满清历史上,并不是只有奕䜣家族一个恭亲王封号。其一是咸丰年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携后妃大臣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独留奕䜣留守京城,奕䜣果然能力出众,他与英、法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厚的政治资本。
1861年,慈禧和恭亲王奕䜣联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辛酉政变”,可以说没有奕䜣的帮助,慈禧是绝对掌握不了皇权的,政变后恭亲王被封为议政王,并在军机处行走,按照清代制度,亲王、皇子不得干预政事,因此,奕䜣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崇和权力。
好不容易咸丰去世,可惜却出现了八大顾命大臣,他们试图继续压制奕訢,这次奕訢终于忍无可忍,联合慈禧等人一起将八大顾命大臣铲除,自己成为内阁大臣,慈禧与慈安两人垂帘听政,很多人比较疑惑,为何当时奕訢不连慈禧一起铲除呢?
权力的舞台上,权力当然是核心,一切事情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运转。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1865年,慈安慈禧担心恭亲王奕䜣做大,影响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在经过仔细后话后,以奕䜣召对失礼等名义,将他夺权全部官职。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最近有部电视剧挺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丁宝桢》,讲起丁宝桢,大家都知道他干过一件事非常牛,那就是他把慈禧太后身边,最得宠的大太监安德海给杀掉了,这在当时是人心大快,因为安德海这个人嚣张跋扈,仗着西太后喜欢他,为非作歹,所以丁宝桢仗义出手,把安德海抓住,并
今年鸣沙史学嘉年华的主题是“寻找历史书中的历史感”,第二场活动邀请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的邱捷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金光耀教授、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的姜鸣研究员,以及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马忠文研究员,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围绕历史人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