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罗马人来过。公元前327-325,亚历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跨过了海拔2999米的位于巴基斯坦北部的兴都库什山Hindu kush,也就是犍陀罗文明的所在地。
犍陀罗菩萨造像常见有三种:释迦菩萨、弥勒菩萨和观音菩萨,如何从造型上区分这三尊菩萨呢?菩萨和佛是紧密相关的两个佛教概念。佛果的成就,需要依照菩萨行而圆满成就,可以说菩萨(Bodhisattva)概念的出现,最能体现大乘佛教这一核心理念。
犍陀罗地区地处沟通东亚、中亚与印度次大陆的交通要道,希腊人、塞种人、贵霜人、波斯人先后统治此地,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多元文化深刻影响了当地佛教,形成了著名的犍陀罗佛教艺术,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佛教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冕15日,“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来自巴基斯坦和故宫博物院的203件(套)文物展出。这是截至目前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犍陀罗艺术展。古代犍陀罗的考古遗址主要分布在今天兴都库什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南端。
最初的印度佛教徒根本不会造像,并且反对用人像来表现释迦牟尼。一般认为,犍陀罗艺术发源于巴克特里亚希腊王国的国王米南德一世统治时期,此王是一位颇为宽容的统治者,曾对当时在南亚地区普遍受到婆罗门迫害的佛教徒予以保护,因此在佛经中他的形象颇佳,一些版本的佛经宣称米南德本人后来也信仰了佛教并修行成为罗汉。
它,慈眉善目,嘴角微翘,像是含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它,衣纹飘逸,叠掌静坐,浑身散发出睿智与祥和。它,是来自千余年前的一尊犍陀罗佛像。国庆假期来临之际,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展陈重磅上新。汉文大藏经展厅升级,新增常设展——犍陀罗造像艺术展。
中新社拉萨5月23日电 题:西藏布达拉宫北魏合金佛造像何以见证中外文明交流?——专访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文物研究室副研究馆员多吉平措中新社记者 赵朗三尊北魏合金佛造像是布达拉宫年代最早的一批佛造像文物,它们对研究犍陀罗文化与中华文明有怎样的意义?与藏传佛教有怎样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