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正月十五十六,佛山人终于在阔别三年后,再次恢复行通济的传统地方民俗。行一遍通济,祈望全家平安喜乐;捎一把生菜,祝愿来年生财有道;转一次风车,希冀生活顺风顺水。今天,你还记得行通济背后的这些民俗知识吗?“行通济 无闭翳”的闭翳究竟是什么?
万人徒步不稀奇,方阵巡游也常见。但结合二者特征的大型民俗佛山“行通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谓举世罕有,不可多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是一场始于民间、绵延百年、有秩序的、参与人数上百万人次的自发性活动。幸福其实很简单。
俗话有云:过完元宵,年才过完。对于佛山人而言,这句话可改一下,行过通济桥,才算过完年。元宵节当天及正月十六,不少佛山人都会去行通济,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以此祈求来年平安顺利,讨个吉祥好意头。行通济,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行通济”是佛山传统民俗活动,将于元宵节期间如期举行。2月10日,禅城区召开2025年“行通济”活动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上获悉,今年,禅城制定了“通济有喜”“通济有福”“通济有礼”“通济有运”的活动主线,旨在营造“四季有喜,五福临门”的文化氛围。
“行通济,无闭翳”,佛山大型民俗文化活动“行通济”即将回归,人们提着生菜、举着风车、熙熙攘攘走过通济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盛景将重现。阔别三年,重新回归的“行通济”民俗有何深意?记者采访了佛山著名文艺家、行通济民俗专家任流。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松炜、通讯员禅宣报道:19日,佛山市禅城区召开2024年行通济活动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行通济”将于2月23日、24日、25日(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举行,与往年相比,新增1个入口、2条路线。
“行通济,冇闭翳。”行通济是佛山延续了数百年的盛大民俗活动,经过多年的传承发展,该活动所包含的文化场景越来越丰富。在今年的行通济路线沿线,不仅有众多传统的风车和生菜摊位,还特别设置了垂虹潮墟——通济游园、通济市集等,营造文创展销、非遗文化展示的盛会。
网上行通济,一样冇闭翳!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行通济一行要连续行三年。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总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与清代粤中四大名园之一的佛山梁园以及适安里古民居群相邻,馆内通过专题展厅配合多媒体互动的形式,以佛山古镇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分为冶铸、中医药、武术、民俗文化、商业文化、陶艺珍品6个专题展厅,以全方位多方面的内容充分展示了佛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与非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