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学是古代专门研究古器物的一类学问,可以说是考古学的前身。其研究对象包括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隋唐以后,有人开始专门对先秦时代器物及上面的文字进行研究,用来考证历史资料的真伪。
鲁网10月18日讯“金”“石”二字见于甲骨金文,“金石”缀词与金石学昉乎先秦,缘起山东(齐鲁)。迄于有清,金石学值高峰而包孕现代考古学之萌芽。陈介祺居处潍上,括囊齐鲁,尺牍天下,九州呼应。金石学冠冕陈介祺富藏精鉴,宗仰海内,《清史稿》:称陈介祺“所藏钟鼎彝器、金石为近代之冠。
作者:李亦奕以金石学史的方法感触历史金石学,是“研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及其所刻文字图像之体例作风;上自经史考订、文章义例,下至艺术鉴赏之学也”。西汉时期已开始对古代文字和铜器进行研究,但未成体系。
引言: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已经有至少2000年的历史,篆刻既与历史密切相关,又直溯汉字渊源,旁通书法、绘画原理,又兼及雕刻技艺,内含篆刻人的人品性格与文学修养,它从里到外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黄士陵绘吉金图全形拓是在纸质平面文本上通过传拓技艺呈现器物立体形态,是古代金石传拓艺术中表现力最丰富且技法最复杂的一种传拓形式,以当代金石学“全形拓”为主题的系列艺术活动——“博古·全形”金石全形拓鉴赏会继在西泠印社展出后,今天起在上海艺苑真赏社对外展出。
“金石”这个名词,起源很古。《吕氏春秋•求人篇》说夏禹“攻击铭于金石”。高诱注曰:“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可知金石是古人铭刻功绩的素材。钟和鼎是古代青铜器中体积最大的,可以铸刻长篇的铭文,因此就用“钟鼎”来代表一切青铜器。但这个名词现在不用了,一般已改称为彝器。
黄易是清代最重要的金石学家之一,学木界对其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文章对黄易的大量史 料进行综合考辨,从社会学、网络论的视角对其生平、 经历、交游进行全面勾勒;从金石鉴藏、搜访、保护、著述、交流五个方面对黄易的金石学贡献进行重佳。
郑利权金石学的起源很早,大约可以上溯到东周时代,在宋代初步形成格局,而清代是金石学的兴盛期。清代碑派以及金石学派的兴起,对近现代书画艺术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清代古拙、雄厚、奇崛、粗放的书画风格与金石学派倡导的壮美崇高的美学理念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