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充满温情,环境完备适老,位于丰台区北宫镇的温馨译珈养老服务中心开业不久,就备受老年人和家属好评。作为丰台区首家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这家集居家服务、托老服务、社区餐厅、老年学堂等功能于一身的机构,将作为“区域调度中心”,服务辐射整个北宫镇16个社区、村。
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达494.8万人,占比22.6%,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是养老服务的“刚需之刚需”,也是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餐、就医、床前照护,是“老老人”的主要养老需求。
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6月20日,在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上,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发布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信息平台,老年人或其家属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平台上自主选择平台服务商,发起上门助浴、就医陪诊、家电维修等标准化订单,服务商可“抢单”,实现供需对接。
【来源:劳动午报】9月25日,记者从“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成就专场上了解到,本市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按照“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依托市场主体开展试点,探索形成了以“一清单、一平台、一张网”为基础的养老服
北京商报讯(记者 赵博宇)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拓展居家助老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家政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2日电(记者 徐婧)北京超过99%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为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2024年北京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要求,全市建设100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一段时期以来,北京持续创新完善首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北京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走向何方?老年人将拥有怎样的获得感?近期,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汉桥,全面分析了北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获悉,近年来,后沙峪地区不断强化居家养老保障,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生活环境。据了解,后沙峪镇31个村(居)、商务楼宇与顺义空港医院各科室团队、卫生服务站全部签订共建协议,将高龄老人看病就诊“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米”延伸。
养老助餐点开到居民楼下、村委会大院,老人溜达几分钟就能到,吃完饭还能在隔壁屋参加文化活动。对于残疾、失能等特殊群体老人,工作人员还可以免费送餐上门,理发、助浴、代购等服务也已陆续开展……在大兴,不论是城区还是乡村的老年餐桌,均链接了多彩、暖心的养老服务。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巩固居家养老基础作用,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作用,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在1月9日下午国新办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表示,要推动培育更多专业化的上门服务,让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心、舒心。
10月10日,在西城区2024年“敬老月”开启之际,由西城区民政局与饿了么共建的“父母食堂—线上惠老助餐专区”正式上线。经认证的西城区老年人,可以享受以敬老价手机下单,由骑手送餐上门的服务。这也是国内首个覆盖全区并打通助老补贴的外卖点餐线上专区。
北京出台的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标准,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实施,是我国首个地方居家养老服务系列标准。在业内看来,随着未来居家养老服务国家标准的确立,养老产业中一项重要的拼图将被补全,未来占我国九成养老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将进入标准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