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器人律师”出庭辩护面临监禁威胁,原定于2月22日在美国加州举行的首次出庭被取消。其运营者、纽约初创公司DoNotPay的首席执行官约书亚·布劳德表示,不值得冒着坐牢6个月的风险把第一个“机器人律师”带进法庭。
2015年,当时年仅 18 岁的 Joshua Browder 还在斯坦福大学就读。Joshua Browder 显然不想打无准备之仗,于是不久前其在推特发起号召:“不论你是不是律师,我们想给你 100 万美元,你需要做的就是带上 AirPods,在美国最高法院上复述 AI 律师的话来为案件辩护。”
11月27日,丰台区“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现场,丰台为市民请了一位24小时的“法律顾问”——“免费智能法律咨询”上线丰台普法微信公众号。启动仪式现场,丰台区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推出了宪法宣传片《热爱》,用AI制作宪法宣传海报。
是什么让大律师每天处理上百个客户咨询,审查几十份合同游刃有余?老板们,介绍一款AI工具:司马诸葛AI数字员工。首先,在司马诸葛后台生成一个AI技能员工,合同审查专员,他可以对合同进行快速审查,识别潜在的风险条款、合规问题以及不利条款。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明】法律也将AI化?在2023年12月31日发布的报告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预测司法系统“将受到人工智能(AI)的重大影响”,因为律师事务所、客户乃至法官自己都会使用这项技术。
记者14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当日发布的2021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称,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司法审判领域,“人机合作”的审判模式或将成为常态,“AI法官”“AI律师”等已从概念走向现实。
人工智能企业DoNotPay的“机器人律师”下月将首次出庭,为被告提供建议,这将是全球第一个在正式庭审中参与辩护的人工智能律师。根据英国媒体《新科学家》报道,这名“律师”将通过DoNotPay的应用程序在智能手机上运行,实时听取法庭辩论,通过耳机告诉被告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