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4是苏联在二战时的主力中型轰炸机。DB-3原型机的开发最早称为TsKB-26,部分机身与驾驶舱设计引用自TsKB-13,新的机翼使用钢管焊接而成的U型梁,不过在原型机制造的同时部分工程师转移到TsKB-30的建造上,这款飞机采用全新机身设计,但保留了TsKB-26的钢管焊接主翼设计,虽然这种设计使得制造工时增加,但是确保了机体强度,TsKB-30随后更名为DB-3并于1936年开始量产,直到1939年停产为止共生产了1528架。
苏联轰炸机系列上一篇:空中涡浆巨兽,老骥伏枥的北极“熊”——图95战略轰炸机提起苏/俄的战略轰炸机,往往是图波列夫一家独大,而提到苏霍伊,人们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那些经典的战斗机和攻击机,比如大名鼎鼎的苏27系列战斗机就是苏霍伊设计局的得意之作。殊不知,苏霍伊设计局也曾设计过一
1967年11月28日,苏联部长会议发布了一项关于研制新型多用途远程战略飞机的决议, 要求航空工业部设计和制造具备极高飞行数据的战略飞机,如:巡航高度超过18000米、飞行速度达到3200~3500公里/小时、航程在11000~18000公里之间,高空亚音速航程16000~18000公里,低空亚音速航程11000~13000公里。
苏联在上个世纪60年代研制了高空性能非常出色的米格25,但实质上米格25的高空飞行性能和SR71黑鸟有一定的差距,这不是说苏联的飞机不够优秀,因为米格25毕竟是一种既拥有截击机型号也拥有侦察机型号的飞机,而且研发成本要比美国低了不少,只能说两者各有优势。
1945年4月9日在柯尼斯堡上空的伊尔-2强击机群1945年4月6日,苏军发起柯尼斯堡战役。作为东普鲁士战役的组成部分,苏军战役企图是从南北两面,向柯尼斯堡(1946年7月4日起改名加里宁格勒)同时实施向心突击,以围歼德军集团。
可怕的自杀行为还是爱国的壮举?1941年8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飞机首次轰炸柏林。德军飞机第一时间突袭了苏联西部的66个机场,摧毁苏军1200多架飞机,其中有800多架还没有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地面上。
与97式采用全金属机身、机翼机身一体成形式设计不同,由于苏联在航空铝供应不足问题,因此在二战爆发前乃至二战胜利前,苏联都不得不把有限的铝优先用于大型飞机上,因此伊-16战斗机则采用的是铝、木材和蒙布的混合结构,机身为松木框架支撑,覆盖胶合板,机翼采用镀铬钢翼梁、铝合金翼肋,蒙皮以
序言第一个五年计划引发了苏联航空业的大规模发展,包括许多自主设计的飞机。其中有波利卡波夫I-15,第一架进入中队服役的带可伸缩起落架的悬臂式单翼飞机波里卡波夫I-16,以及图波列夫TB-7、SB-2/SB-3、DB-3等多种轰炸机。然而,苏联未能发展出一支可靠的远程轰炸机部队。
参考消息网4月10日报道《俄罗斯报》网站报道,今年是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谢尔盖·伊柳申诞辰130年。在二战期间,他设计的伊尔-2强击机令纳粹闻风丧胆,他创立的飞机设计局迄今已研发超过200种机型,投产的有120多种。1933年1月13日,伊柳申领导的实验设计局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