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在前不久刚刚闭幕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创立于2023年11月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宣布正式更名为“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与此同时,该创新中心在大会期间公布了多项成果,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天工1.
2022年开始表现惊艳的大语言模型(LLM),不仅掀起了自身领域的“百模大战”,也让人形机器人赛道在近两年里热度陡增。“人形机器人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认为具身智能将会是人形机器人最后一块技术拼图,这也是刚刚起步。
人形机器人拥有聪慧的“大脑”、敏捷的“小脑”、灵活的“肢体”,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载体,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在今年的机器人博览会上,共有27款人形机器人亮相,让观众感觉离未来又近了一步。人形机器人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它们有哪些终极应用场景?
工业自动化的重塑:在制造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凭借其高度的环境适应性与任务执行能力,可有效替代人工从事高危、重复性作业,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升级,提升生产效能与安全性,并且减少了可能的危险因素,保障了高危工作者的人身安全,毕竟生命是可贵的。
Optimus相比前代产品在执行器、外观设计、行走速度、重量和平衡感方面都有所改进 。特斯拉的Optimus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商用,并计划在特斯拉工厂中进行实用性测试,显示出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 。
未来已来,人形机器人正开始走进我们,这是一个超级巨大的市场!政策支持:2023年11月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从国家层面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
随着特斯拉的加入,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竞赛明显提速。5月5日,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公布最新进展——已在一家工厂部署数台机器人,通过完成4680电池的分拣等工作来进行测试;行走速度较去年底提高30%以上,目前约为0.6米/秒;甚至能在工作中纠正自己的错误。
·如果无法获得大公司的战略投资,初创公司的生存将面临困难。未来能持续发展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可能不到10家。从去年以来,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是继大模型之后人工智能行业内讨论热度较高的议题,在投资圈也是趋之若鹜。
一只机械手,灵活地对照观众的手势做出抓、握、伸手指等动作;一个与普通成年人等高的人形机器人,一步步上斜坡、爬楼梯、过障碍;在汽车生产线上,人形机器人尝试完成柔性装配、产品检测等复杂场景的工作……在日前举行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169家企业的600余件创新产品亮相,多款人形机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记者吉宁、郭宇靖、张骁)上楼梯、穿越障碍、下坡道……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天工”精准完成各类动作,甚至还像观众一样参观巡馆;车辆质检、零部件分拣、货物搬运……这是优必选科技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解决
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在极氪智慧工厂第40万台汽车下线现场,工业版人形机器人正进行车标精准质检。徐 杨摄图②: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的机器人。宋家儒摄(影像中国)图③: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观众体验一款灵巧手。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记者郭宇靖、吉宁、阳娜)“手持遥控器轻推左手摇杆,机器人即刻迈开双腿向前行走,右手遥感控制灵活转身,像人一样轻巧移动起来,还能实现握手、下蹲、落座等动作。”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记者尝试控制一台人形机器人,无需学会复杂的操作指令,也能轻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