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生成式人工智能,也被称为AIGC,它是指由AI,也就是人工智能算法生成的内容。比如说,只需要输入一些提示词,AI就能相应地产出你想要的文章、视频、音频、图像等。不过,利用AI,也带来一些法律纠纷,就比如,盗用了别人用AI生成的图,算侵权吗?
近日,国家网信办公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10月14日。《征求意见稿》提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
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于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针对传播虚假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数据安全和偏见歧视等问题,办法规定了包括使用AI生成内容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权、应对AI生成的图片视频进行标识等具体细则。
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生成式AI凭借其惊人的创造力,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然而,即便是看似“聪明绝顶”的AI,也难逃“幻觉”的困扰。这里的“幻觉”,指的是AI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不准确或虚假的信息。
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实习生 王金瑞您在刷视频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些视频旁边标着“本视频为合成内容”,这是什么意思呢?当前,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的逼真程度真假难辨。日前,国家网信办起草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新闻联播 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国家网信办日前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征求意见。《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21条,要点如下↓什么是生成式人工智能?
□游德福5月9日,抖音发布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其中提到,创作者、主播、用户、商家、广告主等平台生态参与者,在抖音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时,发布者应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帮助其他用户区分虚拟与现实,特别是易混淆场景。
来源:天津日报 天津日报记者 胡春萌 不久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艾达”所创作的画作《AI之神》,在苏富比拍卖行以108.48万美元(约合791.49万元人民币)成交,成为全球首件在拍卖会上售出的来自人形机器人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