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日报】6月13日,记者从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省水源区水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陕西以汉江、丹江为重点进行保护,汉江、丹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十年来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流域内7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Ⅰ类,江水丰盈
今天(6月6日)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陕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面积达99.3%,全省林地、草地、湿地面积占调查面积的71.3%,黄河流域主要支流年均入黄泥沙量较上个十年减少三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
中新网西安6月13日电 (记者 张一辰)“陕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受水地民众所用的每10杯水中,就有7杯来自陕西。近年来,我们从源头守护好水源地,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张清香13日表示。
有着陕西境内“南水北调”之称的引汉济渭日前进入投产运行阶段,即将全面完工。这也意味着,继引入黑河、石头河、乾佑河等水源之后,西安即将喝上汉江水。01陕西境内的“南水北调”7月9日上午,黄金峡水利枢纽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即将全面完工,进入投产运行阶段。
原标题:陕西考古揭秘周代“南水北调”中新社西安1月31日电(杨英琦)记者1月31日从陕西省考古学会获悉,历经十余年考古勘探,汉唐漕渠与昆明池遗址不仅揭示出汉唐时期国家水利工程的宏伟面貌,也收获了周代水利与都城考古的重要发现,揭开了周人“南水北调”工程的神秘面纱。
汩汩汉江水汇入丹江口,造就了浩瀚如海的湖面。向上游探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陕西安康市,是向丹江口水库供水量最多的地区。汉江在安康市境内流长340公里,常年流量262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的63%,其水质从源头上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产生关键影响。
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每年约15亿方汉江水输入关中地区。这条全长98.3公里、最大埋深2012米的特长输水隧洞,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底部横穿秦岭,创造了深埋超长世界第一、TBM单机连续掘进世界第一等多项世界纪录。
央广网西安2月28日消息(记者刘昱)2月28日,记者从陕西省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2023年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其中,秦岭陕西段环境优良面积达99.3%,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南水北调水源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为优。
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对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来讲,水资源分配不均,也为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陕西省打通秦岭,修建了一条超长隧道,中国的又一项超级工程火了,它就是引汉济渭项目,它的实现可解决陕西吃水问题,给当地人民带来幸福和发展。
丹江两岸烟波浩渺,碧水万顷。清澈、甘甜的汉江水,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代人。如今,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十载,优质的汉江水,随着宏伟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奔流,润泽千里。陕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承担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