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看过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曾拍摄的一部大片——《人工智能》。这部影片通过讲述一名机器人男孩在未来世界中的经历,对人类与人工智能在未来如何相处这一哲学命题进行了探索。估计有人会问,目前市面上不是早就有了“人工智能”了吗?
·“未来3-5年内,量子计算机可以发挥加速器价值,传统计算机协同量子计算机将降低计算时间和成本,节能增效。未来量子计算机用于新材料开发、药物合成具有天然优势,用量子世界的工具研究量子世界,比传统计算机效率更高。”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拥有超强算力和自我意识的量子计算机让人惊叹。
对于“现在的大型神经网络可能已经有微弱自主意识了”的观点,IEEE China Council Vice Chair王潮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由于先天性缺陷,不可能通过神经网络产生自主意识。目前深度神经网络已经到了天花板。”
物理学家霍金在世时曾警告称:“人工智能的崛起将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伴随着ChatGPT在全球的广泛普及,也引发业界对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进化出意识的大讨论。专家认为,意识的内涵是丰富的,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介入人类的精神活动。
新华社合肥1月27日电喷出冲天蓝光的行星发动机、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片中层出不穷的“硬科技”元素让观众大呼过瘾。从科幻回归科学,想象中的它们能实现吗?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行星发动机造得出来吗?
量子计算商业化可能比人们想象的更快到来。最新预测认为,这一时间点可能在5年左右会发生。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大量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在量子技术领域投入巨资,但迄今为止,量子计算何时将在现实世界中被更广泛地应用仍是未知。
16日,以“中新·申见 未来产业:鼎新与信心”为主题的第二期“中新·申见”前沿圆桌访谈在上海举办。 汤彦俊 摄中新网上海2月17日电 (浦帆)近期,《流浪地球2》《三体》等科幻影视作品热播热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拥有超强算力和自我意识的量子计算机MOSS(原名550W)引发巨大关注。MOSS可以被视为一台通用量子计算机,它的算力惊人,能计算出地球将遭遇多次危机,可实现全球复杂计算资源融合与调度,以满足数万座发动机协同运作的需求,并支撑“数字生命”计划。
《流浪地球2》里的“硬科技”,科学家们这样说……喷出冲天蓝光的行星发动机、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片中层出不穷的“硬科技”元素让观众大呼过瘾。从科幻回归科学,想象中的它们能实现吗?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