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璧山,每年的春节除了除夕和元宵,其实还有一个未曾广为人知的丁家火把节。2月21日晚上,正月十四,丁家街道上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街头却热闹依旧。上千民众成群结队自发走上街头,手里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和灯笼。漫山遍野的火把连成一串,照亮了丁家周围的夜空。
祭龙头、军寨开仓、扎草龙、游草龙、烧龙灯、泼铁水、手工制作灯笼和火把、“吆黄雀”、田间地头“偷青”、篝火晚会……2月11日晚,重庆市璧山区丁家街道石垭村热闹非凡,历山汉族火把节在这里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大量游客。
来源:【重庆日报网】1月9日,一场十分特殊的“新闻发布会”在璧山区正南门广场举行。这是璧山新年首场“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发布活动,发布内容是春节期间举办的系列活动,璧山区副区长张川和该区城乡住建委、区商务委、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的相关负责人作为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
元宵佳节来临之际,为了发扬传统民俗文化及非遗文化,活跃节日文化气氛,在重庆市璧山区丁家街道南华广场举行2023年“欢乐闹元宵、继承本地非遗文化”活动中,舞龙、大傩舞、火把灯笼表演、军鼓、民间薅秧歌、民间花船等民俗活动上演,吸引市民纷纷拿起手机拍下这浓浓的节日氛围。
丁家大傩舞。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2007年和2009年,璧山的“大傩舞”、“薅秧歌”及“璧山吹打”先后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几年之后,这三样市级非遗项目的命运却大不相同——“薅秧歌”发展越来越好;“大傩舞”因有争议曾被紧急叫停;“璧山吹打”后继乏人。
1月10日—27日,“国潮璧山·欢乐中国年”系列活动在重庆璧山区古道湾公园举办,本次活动分为“国潮民族年”“国货庆新春”“国风元宇宙”“璧兔闹春灯”四大板块,融合了布依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新年节庆特色,将举办长桌宴、月下歌会、火把节、璧山故事等主题活动,
“逛公园,吃特色农家饭,体验农家活……这个周末我和家人在丁家度过了愉快的一天。”近日,来自主城区的市民张正林高兴地说。作为璧南十万亩苗木基地的核心区,目前,丁家街道苗木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其中,规模化种植1.5万余亩,品种400余个,年产绿化苗木400余万株,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