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演进和形成所贯穿的基本逻辑和鲜明特质,就是自觉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以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时代观考察和解决当代中国文化问题,从而赋予文化发展以更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更鲜明的时代特色,极大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在引领中国文化繁荣发展中展现出强大实践伟力。
对秦汉长城与明长城的历史地位与功过评判,前提必须是要根据长城作为保家卫国的国防军事工程这一根本属性,看其在当时的时空环境中,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愿望,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是否比前代提供了新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等进步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学历史有什么用处?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也有很多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古人有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美好的品行,都来自先人的智慧和历史的浪漫回音。
它们是岁月长河的幸存者,挣脱泥土的束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存在,不知时光,却守护着时光。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与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该书以“物”“史”互证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解读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独特角度,对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有效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都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