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朋友圈都快被《没钱就不要瞎参合“减负”了》这篇文章给刷爆了,几乎每个做爸爸、做妈妈的都在转,都在点“赞”,都在做恍然大悟状。而在此之前,说到教育,总有人滔滔不绝地发泄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愤恨和不满:“你看看你看看!每天要上这么多节课,还有这么多作业!你看看你看看!
成长在充满外来文化的社会环境下的80后、90后,对于西方的教育方式十分推崇。“不打不成才”越来越受到抵制,有时候连幼儿园老师布置个作业, 都会有家长带头反对,声称“教育应是自由而快乐的”。然而,散养下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中国的比尔·盖茨诞生了吗?
美伢说关于中西方教育,各界言论不一,这导致了有些准父母或者新爸爸妈妈们很是困惑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究竟该尊崇哪一方的方法。其实最为科学的教育方式就是取长补短,而不是一味的崇尚西方教育。作者介绍作者是美伢的小伙伴,现人在澳洲!
我们本来要学习西方是学习它的先进技术,我们派出去的人以及自费出去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学到西方先进的技术,然后为我们所用。但事与愿违,因为技术这个东西太难,所以并没有多少学到了技术传到国内,他们更多的人是学到了什么呢?
摘要:我们听到过很多将孩子送出国接受西式教育的故事,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则完全相反,赶在女儿上一年级前,他们从德国回到中国,在深圳教育最集中的区域,加入了“内卷”。在德国,风吟让两个孩子接受了自由的、放松的教育。
国内的音乐教育体系,最大的优点非常明显,那就是这种教育体系中脱颖而出的学生,都有着无比扎实的基础。都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国的音乐学生,只要不混日子,那凭借着扎实的基础,在音乐行业生存下来是没有问题的。
持久不退的出国求学热,是在寻求什么?□一华独秀/文教育好下一代,是中国父母一直都视为比生命都重要的“梦幻事业”。在很多家庭里,“砸锅卖铁”一方面反映了经济与现实之间相悖的无奈,另一方面却成了很多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而打算鞠躬尽瘁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