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前,山东省平邑县丧葬礼俗基本延续清末民初的一套。丧礼复杂、 繁琐、铺张,且具有浓重的迷信色彩,强调“重殓厚葬”、“慎终追远”,提倡“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襟必多”。其儿孙为博孝名,不惜破家而葬,经济上造成 沉重负担,甚至倾家荡产。
正如标题所言,古滕地区存在白事开道官和喝相礼的说法和行为。所谓相礼,本地区此种形式主要来源是圣府的仪礼。大约清末,民间大量再度出现的捐官有关。相礼即是其中之一,和相礼大约不上缴公粮,又可以混成乡贤,大有关系。捐官一类非统招,大约肇始于宋朝。
撰稿:山东聊城 商昌恩图片来源于网络也许提起丧事很多人比较忌讳,不愿再叙述,但是这也是无法逃避的现实。生老病死乃人生之常事,死亡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也是人生的最后一站。人活着不管干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事;做了多少好事,还是坏事,盖棺定论。
而汉人之墓葬文化,仍可细分,如中原多平原,人死葬于田间,几代之后,多复耕为田,或层墓相叠,不知何墓为何人,而南方多山,人葬山林,谨选方位,细择风水,墓与墓间相隔皆有距离,只要有后人偶尔清理,数十上百年仍清晰可辨,对祖先墓穴的祭拜,是维系家族框架最重要的途径,南方之墓较中原更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