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ChatGPT横空出世,在全球引发高度关注及热烈讨论,甚至认为其是一个革命性产品。笔者仅结合自己的医学研究及临床经验,分享一下自己对人工智能对未来医学研究和实践的可能影响的思考。ChatGPT是人工智能(即AI)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代表性产品,可实现聊天、创作、写代码等功能。
9月4日,“未来医疗:医工融合与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论坛汇聚了来自医疗、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医工融合的未来趋势和创新发展,分享了他们对医工融合、人工智能在医疗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医疗模式的见解。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5月5日,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名单公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院士、马丁院士等5位专家分别受聘为《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老年病学》《康复医学》教材主编。
综合编译 赵婷婷“虽然我是个接受过大量信息训练的语言模型,但我不是有执照的医疗专业人员,我无法提供医疗诊断、治疗或建议。”在被问及“是否会取代医生”时,聊天机器人ChatGPT这样回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见习记者 胡玲玲2月22日,“医疗AI多癌早筛公益项目”在浙江丽水启动。该项目以“平扫CT+AI”的方式辅助诊疗,首次构建起大规模早期胰腺癌的筛查手段,未来有望向更多医疗资源不均衡的地区推广。影像科有一套既定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和通用的图像存储标准,图像识别也正是人工智能擅长的领域。
在《这就是2050年的中国》一文中,我预测,到2050年,“人均寿命达到96岁,癌症、艾滋病等已经完全攻克,纳米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自动医疗仓被装备在每个社区,可以治疗90%的疾病”,这个跟马总的想法是吻合的。
来源:羊城晚报 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研发AI医院,42位AI医生正在内测AI会取代医生吗?羊城晚报记者 朱嘉乐 张华 陈辉最近,“全国首家AI医院今年上半年将面向公众开放”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在这家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团队打造的AI医院里,首批42名AI医生正在进行内测。
参考消息网1月17日报道据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1月8日报道,据估计,去年美国有61万人死于癌症。另外,至少有20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某种癌症,这一数字近年来不断攀升。早期检测仍然是决定一个人最终能否战胜癌症的最大因素之一,幸运的是,医疗技术的进步可以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