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望洲岗10号。(受访单位供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金凌云 高伊洛 通讯员 李正超 朱灵“我们的新房是在原址上重建的,过年前就能住上。”10月28日,刚从卖场下班的王清平,来到她即将交付的新房,7层的楼房已经封顶,外墙脚手架正在拆除。
来源:【青岛信网】信网10月30日讯 近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丁树更做客《行风在线》节目,围绕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访谈中,有市民提问“对于危房拆除重建的问题,原拆原建怎么操作,居民自己需要拿多少钱,房屋面积可以变大吗?
时隔一年,上海中心城区,这栋70年的老房子完成“原拆原建”,原居民不久后将回迁。一年前,2023年4月17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城市更新工作,在徐汇区的老旧小区深入调查研究,并开展下访活动。
原拆原建,早些年是件新鲜事,如今已经成为上海老旧住房成套改造的主流选择之一。住在静安区彭浦新村的钟阿姨是最早“吃螃蟹”的那批市民。搬进新房5年多,她仍时不时回想起厨卫合用、每天早上抢着上厕所的老公房岁月。郑阿姨则上个月刚刚拿到徐汇区康健路341弄7-8号楼的新房钥匙。
10月28日上午9时,徐汇区漕溪三村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完成钢结构主体封顶,实现主体结构施工约4天半完成一层的计划目标。这是继康健路341弄7-8号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后,徐汇区又一原拆原建改造案例,施工方中建科工集团不断迭代技术,再度运用“钢结构+”模式打开上海城市更新新气象。
75岁的上海市民何培哲,父亲原是一名教师,1953年前后分配到徐汇区康健路341弄7-8号楼一间房子。房间不大,实际使用面积21.3平方米,何培哲3岁时随父母搬进来,在这里一住就是一辈子,留下一生回忆。人老了会生病,房子老了也变得残破不堪。
钱报杭州房产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称,点亮星标★,不错过每日推送“建工新村终于可以选房了!”上周五一大早,小郑就向钱报记者发来喜报。时隔2年多,从满心期盼到眼见为实,原来的破旧老宅也终于完成“蝶变”,案名也有了——马塍雅院。
广州市花都区集群街2号重建前后对比。 1月11日上午,广州市花都区集群街2号正式验收交房,8名业主代表领到新房钥匙和不动产权证。这是全省首例业主“自主更新、自筹资金、原拆原建”的危旧房改造项目,有望为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提供新思路。
9月2日上午9时,静安区彭一小区旧住房拆除重建基地启动了选房摇号仪式。首批选房居民在公证人员的见证下,陆续选出了心仪的住房。72岁的包嘉龙老人摇到了“1号”,他围着小区新房“沙盘”转了几圈,最后选定了一幢高层中位于15楼的住房。“距离‘新房梦’更近了!”包嘉龙说。
【编者按】家在上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是奔赴未来的青年遇见理想热土,是漫步夕阳的老者背靠“家味儿”社区,是老城厢的老邻居一同搬入新居,是万家灯火中每一个普通而又特别的一天。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家在上海”特别策划,记录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故事。
近日,一则“闸弄口新村涉及5000多户居民的原拆原建申请,已被驳回”的消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前天,橙柿互动就此向闸弄口街道核实,相关人员回复:关于闸弄口新村的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试点,目前仍处于前期民意调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