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这日子可不简单,它就像春节这场大戏里的一段精彩插曲,虽然不像大年初一那么热闹,但也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这一天,老辈人传下来的习俗可不少,点灯、祈福,还有吃五样东西,寓意着兜住幸福,大家都富起来。先说点灯。这可不是普通的开个灯那么简单。在咱这儿,正月十三点灯,可是一门讲究。
中国传统春节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正月十三也是一年当中习俗最多的一天。灯头生。正月十三被称为灯头生日,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好了,正月十三到了,离正月十五元宵节还算远吗?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灯节或者小正节,古人把每年的正月叫做“元月”,把夜晚称之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是中国包括汉文化圈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元宵节里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赏花灯”。
“十三上灯十八落”是江南的传统民俗,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北新泾地区,自古就有上塔灯的祈福仪式,意为拔得头筹、抢得彩头,生活、事业蒸蒸日上。今天(2月3日),农历正月十三傍晚,这项传统民俗在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完美再现。
旧时民谚道:“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正月十二搭好了灯棚,到正月十三这天,民间有 “点灶灯” 的习俗。即在黄昏时分,家家户户要在厨灶下点燃一盏花灯,说是祭灯头,实则是试试刚制作好的花灯,俗称 “点灶灯”。古时有诗曰:“明月未满烛光熄,灶爷座下灯攒集。
十三、十四神看灯:正月十三开始上灯,十四继续准备灯事,人们试点新灯、布置灯景,在厨灶下点灯等,认为这两天神灵会降临人间欣赏灯火,人们通过点灯、试灯等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另一方面也是向神灵展示敬意与祈福,希望神灵庇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家庭幸福等。
俗话说:“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今天就是正月十三了,按照传统这一天被称为“上灯节”,所谓上灯其实也就是试灯,因为元宵节往往都会举行灯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要在正月十三这一天试灯,所以称为“上灯节”。
挂灯习俗,已成为了玉林乡村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而玉东新区茂林镇榕楼社区泉口屯曾姓人家独特的客家“上灯”仪式别具一格,至今已传承百多年。曾家人每年都会选择在正月十三“上灯”,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和网友前往拍照,见证这项一脉相承、别具乡情韵味的客家习俗。背上小孩参加“上灯”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