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柳州市教育局_基础教育】寒假期间,静兰小学的孩子们就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与创意的元宵花灯制作活动,为即将到来的元宵佳节增添了别样的氛围。活动中,孩子和家长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集思广益,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花灯。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天有吃汤圆、猜灯谜、逛灯会、舞狮等等传统。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饮食习惯和习俗都不大相同,在过元宵节时,在我们安徽宿州一直流传着蒸面灯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什么样的呢?
捏一条竹篾,折处对着烛火微烤,轻轻用力,一角苍遒的竹褶便诞生了。“弯曲部分需要用火烧一下,才能更好地定型。”迎着昏黄的灯光,刘东明一边用竹篾扎制骨架,一边讲解花灯的工序。刘东明正在制作高明花灯。在高明区杨和镇河西居委会大塘面村,年逾半百的刘东明因花灯制作远近闻名。
小朋友点亮面灯玩耍。 陈光金 摄制作“面灯”需要先用面团做成各种形状,上锅蒸熟。 陈光金摄在正月十五晚上,当地人会把蒸好的面灯,插上灯芯点燃。 陈光金摄正在往蒸好的面灯内加入食用油。 陈光金 摄村民们将面团捏成各种造型,制做面灯。
“小朋友们,我们先轻轻地把花灯配件从木板上取下来,然后用胶水把画布粘到木架上。”2月2日,“文明实践迎新春,欢欢喜喜闹元宵”彭浦新村街道“我们的节日·元宵”文明实践活动现场,一位专业老师正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制作 “兔子花灯”。配件逐一拼装完成,插上灯珠,最后再系上吉祥的红色流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宋祖锋 通讯员 张涛元宵节将至,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的渔家人又开始忙碌起来。心灵手巧的妇女以豆面为原料,经过几十道工序,一个个造型各异、活灵活现的豆面灯呈现眼前。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人们点亮面灯,或供奉在祠堂,或摆放在屋内,祈愿新的一年人寿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