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发布了一则精心打磨的大漆作品制作视频,正式宣告回归。视频一经发出便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李子柒 非遗漆器”等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李子柒曾学习漆艺的成都漆器厂,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作为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成都漆艺制作过程中有哪些独特技艺和背后故事?
到平遥古城,除了体验千年古城的浓浓年味,还可以欣赏到一项著名的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平遥推光漆器髹(xiū)饰技艺。平遥推光漆器精美绝伦,制作工序复杂,对绘画技艺要求极高。千百年来,这些技艺在匠人们手中代代相传,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项非遗的制作过程是怎么样的?
大漆工艺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为“永不褪色的东方之美”。在我国古代,大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祭祀等领域,而如今,提起大漆许多人感到陌生。古老的漆器艺术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中,焕发崭新的生命力?来看看一位80后传承者的创新设计。
11月12日,停更3年的李子柒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漆艺”为主题的视频。 其在视频文案中说:“‘漆’同‘柒’,我给这幅雕漆隐花的漆器作品取名‘紫气东来’。”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 李子柒制作的漆器作品“紫气东来”。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博物(ID:bowuzazhi)这两天大家有没有被李子柒时隔3年的回归刷屏,她发布的新作《雕漆隐花,雕出紫气东来》,还是熟悉的在惬意静好中劳作和做手工的风格,还是承载了厚重的中式美学。那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漆与漆艺”。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生漆是一种漆树的分泌物,这种漆树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湖南、河南等地的深山中,产量极其低,割漆的工人们会用特殊的刀子割开漆树的树皮,然后用小贝壳或者大树叶,插在刀口下,一滴滴的收集生漆。
所谓漆器,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和美术品。中国是最早认识漆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作装饰之用的国家。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就发现了一只木胎红色漆碗。它揭开了中国漆器光辉的制造史。
来源:【云南日报】3月21日,当记者来到武定县狮山镇禄金村委会解家营村柒拾叁漆器工作室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别致的农家小院。院门别致,花草繁茂,恬静优雅。20多名工艺师、工人在车间里加工不同的工艺品,精美的大漆作品整齐陈列,葫芦、茶具、摆件、挂件等漆器工艺品琳琅满目。
时隔三年,李子柒终于更新视频了!在复更的第一条视频里,她做的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漆器。早在商周时期,古人的家具、兵器,就开始使用大漆。尤其是在祭祀方面。到了春秋战国,楚国人对漆器更是情有独钟,给漆器创造了一个鼎盛的时代。
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爱珍正在专心创作。螺片闪亮如星,大漆幽深似夜,当二者相互交织融合于一器之上时,便恰似夜空中的璀璨星河。 螺钿漆器中的“螺”是螺贝类的总称,“钿”则寓含镶嵌装饰之意。螺钿漆器就是将薄如蝉翼的螺片,嵌入漆器母胎之内,形成各色花纹样式的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