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这个观点很久了,奈何才疏学浅,技穷且浅,就一直搁浅着,到目前为止,我的认识水平也就仅仅是我所能涉略的医学书籍范畴之内的看法,如果是用发展哲学观的眼光看问题,有可能再过几年,我的一些看法可能我自己也会有偏颇或者是否定,那就写写目前我对经方派与时方派的看法。
关于经方六重境,前两天有人问了一个问题:经方六重境为什么层层递进的六重境界,而不是并列的六个层面?这是因为这六层境界下一层必须在前一层的基础上进入并逐渐展开,而不能从第六次倒着依次进入第一层,也不能任选一层去进入到其他层,而是必须从第一层逐步前进,所以才叫做经方六重境。
答案有很多,从药物到技术,再到理论,很多方面中医在传承中都有所遗失,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困境。要从历史的这个经验中,来找答案,从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我们发现整个中国的中医队伍在萎缩,中医疗效在滑坡,中医名医在减少,中医创新不增多,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中医界的同仁,中医界的领导通过研究以后发现,这和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忽略了,放弃了中医经典的学习有密切的关系。
中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大家创立的方剂多达几十万个,为什么中医界只把张仲景创立的方剂“”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等”称为经方,在众多中医方书之中,为什么只把《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方剂称为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