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文坛上举足轻重,被称为“人民民艺术家”,作品脍炙人口,入选语文课本,是公认的大家,但被韩寒和陈丹青“炮轰”:“文笔很差”,“不经读”,舆论一片哗然,支持的寥寥无几,更多的是骂:一个写畅销书的赛车手,一个画画的艺术家,竟然敢如此狂妄?
另一些争议的言论是在其专业上,比如陈丹青曾说过:“我没有素描基础,不是照样画创作?中国传统绘画从来就不画素描,难道就是没基础了?”接着他继续补充“想当年,我们一起画画的同学中,那些把大卫石膏像画得好得无与伦比的人,不知道哪里去了。”
韩寒火的时候,我一直不以为然,因为他当时出版的那几本书,我一本也看不进去。于是,我觉得与他是有代沟的,那就放弃读他吧。后来儿子推荐他的《1988我想和你谈谈》,当时正好参加一个无聊的培训,没别的书好看,只好看这本。结果没想到,竟然把这书看得津津有味,还差点在课堂上笑出声。
作者说:我相信胡适不会对人说“我是读书人”,陈寅恪不会对人说“我是研究学问的”。北大、清华当时一大堆教授,周作人、辜鸿铭不会对人说“我是读书人”,这是最起码的教养,随便哪个小镇上稍微知书达礼的人,他不会对人说“我是读书人”。
陈丹青陈丹青,我国著名的当代画家,也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久负盛名的画家,上世纪80年代凭借一组《西藏组画》轰动艺术界而成名,其后,身份一直在画家、作家、以及评论家之间转换。但是自从2000年后,陈丹青却一直伴随着争议和不断的舆论旋涡。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钱琦中国人对于知识分子一向非常的推崇,在近代社会之前,中国读书人毕生的追求就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虽然没有生在富豪之家,可要是通过科举当官,命运也就有了彻底的改变。
来源:80后之窗;文:陶林1、“韩寒门”问题的由来最近,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先生在《中青报》上撰文直陈“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再度把倾向于沉寂的“人造韩寒”的论争,又一次摆到了桌面上。两年的时光,关于“韩寒作伪”的论争渐渐不那么喧闹了。
如前文所述,2004年后,青春文学爆发,图书市场火热,各路英豪厮杀,诞生了不少流派。新概念作者被一抢而空,这边古风幻想,那边玛丽苏文学,这边反叛青春,那边疼痛青春,一会儿“领军偶像”,一会儿“亿元女生”。
吴怀尧,初听很陌生。熟悉后,这是位相当优秀的80后。他的《倾听力》一版再版,到底有着怎样的吸引力?认识吴怀尧,是去年的天府书展直播间,他的新书首发,创下了3846册的佳绩。都写了些什么呢?他说,原来书名叫《怀尧访谈录》,第一版上市至今已有13年,原名与内容更为贴切。
■风之影对于80后的一代而言,“韩寒”是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字眼。从当初叛逆的边缘少年成长为深刻有力的知识分子,韩寒的影响几乎伴随了整个80后一代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韩寒本身就可以看做是80后的一个比较突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