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歙县汪满田村,村民嬉鱼灯庆祝年节,吸引许多村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本报记者 李俊杰摄2月3日,正月十三。汽车进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溪头镇后,路渐窄。翻过山,沿溪行,距村还有1公里左右,就看见停靠路边的车辆,其中有很多外地车牌。“都是来看嬉鱼灯的,今天是第一天。
元旦假期进入倒计时,马蜂窝大数据显示,近一周,“跨年目的地”相关热度涨幅高达266%。元宵非遗“嬉鱼灯”巡游,元旦假期抢先看往年仅在元宵节方才得见的黄山汪满田村“嬉鱼灯”盛景,将在今年元旦期间开启巡游,赴成都、合肥、衢州、张家港4个城市进行鱼灯展演。
辛弃疾笔下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到底有多绚烂?在州桥老街可以找到答案作为嘉定的一项重要文化品牌活动,以“州行祈遇 桥见喜乐”为主题的2025嘉定州桥·青蓝季于昨天(2024年12月31日)晚上在州桥老街启幕。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皖高峰工作室】夜幕降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一条条红火透亮的大鱼,从村中老祠堂“游”出,随着灯引,走街串巷,仿如一池红鲤穿池戏水。在安徽黄山歙县汪满田村,每年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六的晚上,当地村民都会自发组织鱼灯会。
【我们这些年俗】闪亮亮的红绿白三色鱼灯被10多个人舞动着,穿行在青砖黛瓦的古村巷道上,每到一户人家门口,“大鱼”摇头摆尾,上下舞动。迎“鱼”人家燃放烟花爆竹,迎接福鱼到来。每到春节,藏在大山怀抱里的安徽省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气氛就会被这条“大鱼”点燃。
据歙县溪头镇政府消息,日前,省级非遗文化——汪满田鱼灯经过四天狂欢的巡游,圆满落下帷幕,喧闹了4天的小山村也恢复往日的宁静,但美好的鱼灯、纯纯的徽州年味,以及热情好客的村风民风,让很多外地游客流连忘返。
3月15日,北京亮马河燕莎码头,30岁的王青华(右一)带着乡亲们换上演出服,准备进行鱼灯巡游。据介绍,这身服装是专为外出演出制作的,他们在本村进行元宵鱼灯出游时,大都着便装。 3月17日,北京亮马河燕莎码头,鱼灯巡游进行中,游客们纷纷触摸鱼头,以求好运。
2025年2月10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热闹上演汪满田鱼灯民俗表演。村民自制鱼灯,带着平平安安、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巡游祈福,点亮夜幕中的徽州古村,喜迎元宵佳节。 ↑2025年2月10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汪满田鱼灯表演队伍在村中嬉游祈福。
嬉鱼灯,祈愿年年有余,子孙兴旺。(@视觉中国)闪闪发光的大鱼,从古镇的街道上游过,红白相间的鳞片翕张,鱼身不时摆动。大鱼眼睛是绿色的,散发着莹莹的光,鱼头上还有一个清晰的“王”字。鱼背上有高耸的背鳍,放射状的尖角尤为威武。
这一生,一定要来歙县看一次鱼灯。歙县有两盏鱼灯:一盏在汪满田;一盏在瞻淇,一东一南,遥遥相对间。汪满田嬉鱼灯起源于明朝,每年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六,村民以鱼灯游村,大小不一的鱼灯形成规模浩大的队伍,为全村祈愿求福。
来源:【海报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汪雪然 报道今年的灯会盛况,受访者李姗姗供图“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不少人觉得用这首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来形容汪满田村元宵期间的嬉鱼灯会,再恰当不过。
近日,为深入了解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鱼游智徽团队走进黄山市歙县汪满田村、瞻淇村,访问了当地著名的非遗鱼灯传承人,了解他们在数字化时代如何促进非遗鱼灯的数字化转型探索。汪满田村与瞻淇村,以其独特的鱼灯文化闻名遐迩。
夜幕降临,锣鼓声起,一条长8米左右的鱼灯跟随灯引起身游走。随后,20多条大小不一的鱼灯鱼贯而出,“嬉鱼”队伍穿街过巷,灵动游弋,宛若游龙。这是元宵佳节前夕,发生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的一幕。汪满田村地处皖南山区,过去当地房屋木质结构居多,易发火灾。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静谧的夜晚,闪烁的鱼灯变幻无穷,如同成群的鱼儿追逐嬉戏,美不胜收。今年1月31日,大年初十,安徽师范大学表演的《非遗鱼灯》亮相《2023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的目光关注到来自安徽的非遗项目——汪满田鱼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