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陈晓 田柳 烟台报道1月20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了二十多项“首位”“首个”“第一”等成就。其中,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球运力最强固体火箭“引力一号”点火升空。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4日讯 今年1月11日,“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在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附近海域试飞成功,搭载的3颗云遥一号气象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该火箭由商业火箭公司东方空间自主研制,创造了全球起飞推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世界首型全固体捆绑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引力一号点火发射。 新华社发引力一号矗立在东方航天港号发射工船上,整装待发。 东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对于国际媒体来说,中国实施航天发射活动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常态,然而近日成功首飞的一型中国火箭还是吸引了众多国际媒体的特别关注。
今年1月14日,山东海阳附近海域,“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试飞成功,将搭载的3颗云遥一号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引力一号”由商业火箭公司东方空间自主研制,创造了全球起飞推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世界首型全固体捆绑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团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北京理工大学团委、西北工业大学团委等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工作室成员单位投稿,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微博@人
今年1月,“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在海阳市东方航天港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商业运载火箭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海上发射和固体运载火箭技术迈上新台阶。4月16日,记者来到东方航天港科普中心,深度体验火箭发射全过程。东方航天港是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
“沿着黄河遇见海”,是山东人对齐鲁大地的浪漫描述。山东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海岸线长达3500多公里,约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1/6。向海图强,深耕“蓝色国土”,2018年山东海洋战略再次升级,将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下面我们一起去探访两艘船,它们都不是普通的船哦!
4月26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硬科技投资与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布向伟在论坛中分享了公司发展历程,同时对引力一号运载火箭进行了介绍,论坛结束后,布向伟接受了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的专访,就东方空间未来发展以及山东商业航天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芳(受访者供图)蔚蓝又广阔的大海将海阳万米金滩拥入怀里,伸向海面的东方航天港恢复了宁静。镜头回望十几天前,1月11日,山东海阳附近的海域围满了前来观礼的人群,长枪短炮的摄像机镜头对准海面,期待着激动人心的画面。
无垠宇宙,浩渺星空,放眼世界,人类从未停止对太空的探索。2024年1月11日13时30分,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的东方航天港——我国第一个海上发射母港,伴随着火光烟雾,“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在万众瞩目下发射升空,成功将云遥一号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海阳港位置独立、安全,可满足小倾角、太阳同步轨道等多种轨道卫星的发射需求,具备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天然优势“自然条件、产业配套、服务保障等优势都是基础,更为关键的是海阳的拼抢精神和机遇意识,硬生生拼出一个重大项目、一个重要产业。
2025年伊始,湖南这家高端制造科技企业就传来喜讯。由中创股份牵头申报的“十米级高强环件整体近净成形技术”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成立于2019年的湖南中创空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有众多科技创新荣誉加身,是湖南省高质量发展在高端制造业上的典型代表。
大部分火箭企业通过推进规模化量产、一箭多星的发射方式、探索可复用技术等方式降本增效,以工业品的思路制造火箭,在保障产品安全、满足技术标准和降低成本中取平衡点,致力将火箭从稀缺品变成工业品集聚布局相关基础设施,6公里内完成火箭子级总装总测、全箭垂直总装总测、港口登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