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鬼吗?”“怕。”“鬼伤害过你吗?” “你怕人吗?”“不怕。”“你被人伤害过吗?” 01东野圭吾曾在《恶意》中写道:“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我承认已经习惯了。年轻时参加一个培训班,班上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就我一个河南人。讲课的某头部人员谈到河南,讲对河南的刻板印象,又穷又苦又落后……当时大家都在笑,我没笑,但我也没选择站起来反驳。就像上小学时候,我们班里面穿得最破烂的臭烘烘的同桌被嘲笑一样。没有人阻止,我也没有。
佛教讲“苦”,基督教讲“罪”,这是两者最大和最明显的区别了。无论基督教或佛教包含多少迷信或不合理成分,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他们都不满足现世的有限生活,都认为人性是不完美和有缺陷的,从而都追求另一种更理想和更完善的生活。
一个刚刚出生的孩童,让母亲经历生育之痛,是伤害,吮吸母亲乳头时,给母亲带去的痛苦是伤害;年幼生活无法自理时,让家庭为他耗费心力是伤害;进入幼儿园,跟同学玩闹,导致同学受伤是伤害;年岁渐长,人格独立,爱憎分明,将所厌所误真实表现出来,对不喜欢的人事物加以评论,使对方难堪是伤害…
未知 熵与原罪 这本书讲述的是心智的成熟,自然免不了要涉及同一枚硬币的反面: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他阻力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无法克服懒惰,不论其他条件如何完善,我们都无法取得成功。
于是, 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 也悦人的眼目, 且是可喜爱的, 能使人有智慧, 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创世纪原罪的叙事对人性有两方面的界定:一方面“上帝按着祂的形像造男造女,有知识、公义与圣洁,让人掌管万物。
咱们先简单追索一下“原罪”的原始概念,其最早来自于宗教,特指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因违背与上帝的约定而偷吃“禁果”,导致人类“遗传”了最原始的罪过,这些罪过是带自娘胎的、与生俱来的,也成为人类一切罪恶与灾难的根源,故美其名曰“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