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慧能禅师,可能有些人比较陌生,但是一说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的一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更是立足于禅学、参透了儒家思想、说明了老庄思想,可谓是集大智慧于一体。
上回说到慧能告别智远禅师,一路向黄梅而来。经过差不多三十天的长途奔波,于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慧能终于来到了梦萦魂牵的黄梅东山寺(也叫东禅寺)。一、佛无南北:进了寺庙,慧能便直接去礼拜弘忍。弘忍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外乡人,便问道:“你是哪里人啊,来找我做什么?
相传,被称为禅宗五祖的弘忍在选传人时,命弟子作偈,弟子神秀作: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神秀所作之偈虽未达至本至性,但参悟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时时常佛试,更体现了神秀潜心修行的真诚态度,最难能可贵的是神秀心无旁骛,当先则先,丝毫不以防人之心作偈。
个人见解:世界本无物,何必要处处执着于现实的一切,学会放下,放空,人生自然快乐自得。慧能出山以后,到光孝寺访问,当时印度的宗法师在讲经,有两个僧人辩论风幡,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争得面红耳赤,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众人听了非常敬佩。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以免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偈语相信不少人都听过,我也是从年轻的时候就羡慕六祖的大才,直到现在年龄渐长,华发初上,细细一读,又有新的感悟。
神秀,年近50岁拜五祖为师,在东山寺呆了6年,从搬柴运水等粗活干起,一直到的上座教授师职位,德高望众,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五祖的衣钵非他莫属,慧能,他自幼丧父,与母为伴,家境贫穷,卖柴为生,没受过正规教育,斗大的字不识一箩。
慧能,俗姓卢,生于南海新兴,是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佛史上称为禅宗六祖。因听人念《金刚经》,得知是黄梅弘忍处传授,于龙朔元年,他安顿好母亲后,徒步来到当时禅宗兴盛之地湖北黄梅,参见五祖弘忍,在东山寺中作行者,在碓房舂米。
一个目不识丁的广东新兴县乡下苦孩子,喜欢《金刚经》,辞别老母千里迢迢往巍州黄梅求法。五祖觉得惊奇,这身着布衣,未与剃度的俗家小青年,似乎像老僧一样深懂佛理,且语藏禅,本想再予以试问,但见众弟子均在左右,便作罢,暂令慧能跟众人做杂务去。
关于六祖慧能和神秀之间的区别,我认为我下面这段看法是发前人所未发的颠覆性见解!未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一直以来,在读神秀和慧能那两对针锋相对的偈子时,我都是只迷恋于这两对偈子文字相上的对仗精美和意境上的高远,几乎从来没有‘体验’过那一点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