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了《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采访实录,文中,厦门大学1987届经济系校友,张宏樑回忆了大学期间习近平同志与他的往来,同他探讨学习、实践等往事。
今年考生志愿填报为何成就了张雪峰,而人民日报号召有理想敢担当和能吃苦肯奋斗,众网友为何不买账呢?老百姓感同身受的是这么多年来社会确实发展了,但是财富分配却出现了极度不均,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却越来越贫困,大部分发展红利成为富人权利者和富人的财富,这个结果可是正好和老百姓的吃苦耐劳成反比的。
本版图片均由视觉中国提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收尾处,专门设置一个寄语青年的段落,始于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倒数第三段,号召广大青年“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11月18日中青报刊文:《物质丰裕了,为什么仍然强调青年“能吃苦”》。强调青年“能吃苦”,是一个很现实且紧迫的课题,文章警醒青年居安思危,临危不惧,保持定力,迎接挑战,但用“不是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折磨自己的自虐”,来补充界定文章所讲的“苦”,却并不十分恰当。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指出:“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很多年轻人身处这个时代的潮头,他们的力量和激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前不久,人民日报就发文评论道,年青人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不仅能够留下无悔的青春记忆,而且将在基层磨砺中获得受用终身的精神财富。